2024-09-03 10:2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蔡天初



西园村:南少林地术拳的记忆与传承

 

蔡天初

 

 

西园村地处福州火车站北侧,地理位置显要,为古时入福州城井楼门之要道。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西园,占地面积仅2平方公里。然而,这里孕育出了“地术拳、软木画、同利肉燕”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属罕见。

西园是“地术拳”的发源地,孕育出了融会历代拳师智慧与心血的风格独特的“南少林地术拳”。南少林地术拳的传承和记忆,因为有了西园的忠实记录、挖掘保护和不遗余力的宣传而更加光彩夺目。而西园的地术拳,无疑又是南少林地术拳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座文化宝藏所发珠玑之辉,映耀中华武坛,光照世界武苑,为西园人所骄傲。

2009年,西园地术拳被福建省政府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园南少林地术拳,一个给我没有完全料到的别致拳术,让我沉醉于其间,留下深深印记。

 

源流有序内容丰富

 

仲秋时节,走进晋安,我到新店镇西园村采访,刚到区文体局上任的林海局长赶来与我相见。十分健谈的林局长,让人一见如故。一整天里,林局长带我参观了西园。其实,此行就是想知道,在历史的演进中“西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术拳”的全部。

一路上,听取了西园主人关于中华武术拳械、关于西园地术拳的原貌、关于宗师陈依九和他的弟子们、关于地术拳第六代传承人陈伟强的详细介绍。据介绍,西园“地术拳”是一种地躺拳法,又称“地术犬法”或“狗拳”,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具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稀有拳种,是西园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这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术拳系武林奇技,其源流历史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相传,明末清初,地术拳由泉州少林寺对面的白莲寺尼姑庵,有位法号“四月大师”俗称四月姑的“四月神尼”所创。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相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节拿一点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创编了地术拳。经过僧尼常年磨练,技艺日臻精湛,但艺秘不传人。明未清初,由于南少林寺和白莲庵参加反清复明活动,被清政府下令焚烧寺庵,诛杀僧尼,四月神尼因此受牵连,避难永福县陈家,陈家老太待其如家人,四月神尼感其恩惠,将地术拳传授李老太之子陈彪。陈彪经过十多年的日夜苦练,精通此术,视为武林秘技,只传子不传女,父子相承不外传。民国初年,地术拳传至陈阿银,后来阿银往新加坡住在开金店的陈依九家。陈阿银老师感其赡养之德,将此地术拳尽数相授陈依九。陈依九老师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学过“泰拳、醉拳、柔术”和“龙猴拳、虎形拳、罗汉拳”等盛传的民间武术。依九老师得陈阿银的地术拳真传后,勤学苦练,专心研究,他又吸收泰拳、跆拳道等东南亚优秀武术拳种,结合中国拳术,融会贯通,研创编出地术拳新法。他武艺更加精猛全面,练就双脚的胫骨、踝骨坚硬如铁,能经受一定重量铁锤击打,能轻易扫弯15毫米的钢条。1929年,曾在11个国家设擂比武的俄国大力士伯涅波夫在新加坡设擂比武,在个子差异巨大的情况下,陈依九始终以低桩、下盘为主攻,逼使对方无从下手。在几个回合之下,陈依九忽使出地术下盘金绞剪,卡断俄国大力士伯涅波夫的右脚胫骨,终使沉淀百余年的地术拳在国际武坛上绽放出夺目的异彩,驰名东南亚。陈依九在东南亚一带颇有名望,被誉为“铁脚九师”、“神腿九”,而后被推荐为新加坡国术会会长。抗日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1942年陈依九回国定居西园,继续钻研地术拳,兼收并蓄其它拳种的技法,拳技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踏上西园这块土地,让你感受到地术拳的历史脉络清晰如缕,武术文化的沉香扑面而来。

 

拳理明晰功法完备

 

我们一大早来到西园,陈依九的四个第五代弟子己在武馆忙开了,热情等候我们的到来。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他们获知我曾任福建省体育局局长、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相互见面时行武术礼节,又是徒手礼、抱拳礼,又是鞠躬礼。想不到,在这里感受到习武人的亲切情怀和武德,便有一种亲近感和莫名的兴奋,让我多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西园地术拳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吴太端,师从地术拳宗师陈依九,是西园地术拳的第五代传子,从10岁开始跟随依九师傅练拳的他,至今习拳已有50个年头。

那天,吴太端穿上中国传统的武术服,只见先压腿热身,练“蝴蝶腿”,为我做动作示范,并解释示范动作要领。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地术拳的精华“下盘”进行诠释,说是,“下盘”巧妙地利用生物学、运动学和机械力学,在搏击中有机结合。有时被动倒地,借力化力,牵制对手;有时以顺水行舟之势,以反关节原理捆绑对方,使其动弹不得。“上盘”以站立为主,主要拳法有:直拳、勾拳、摆拳、掌劈等等。“中盘”以单、双蝙蝠腿为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攻上盘,下入下盘,可上可下。他说,在1979年国家体委武术挖掘小组来福建时发现该拳地面技击、捆绑、锁控在中华武坛上尚未发现,颇为特色,视为珍稀拳种,因此,列入国家稀有拳种。

地术拳系宗门武技,是僧尼习练的秘艺,具有较强杀伤力,因此严辞戒律没有流传于俗界。吴太端述说:“地术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及陈依九师傅的不断完善,地术拳十分丰富,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八个套路和四个对练。”我认真记录,“八个套路”:三战、七星、双蝙蝠、三十六拳、链拳、四门、十八链珠、梅花宿。“四个对练”:三步练、五步练、六步练、七步练。分上、中、下三盘。他说,地术拳腿功的训练也有一套方法,和泰拳极相似,并非是个例,泰拳踢香蕉树、椰子树,地术拳要求早晚运劲于下肢胫骨部和内踝踢树木和木桩,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地术拳练功讲:身、基、腰、马、威、势、气、力八个字,又有六字诀:奇、巧、变、轻、速、硬。腿法有:蹬、踢、剪、勾、扫、弹、绊、缠、捆、绞十种。演练时讲究“虾背龟身”,其技法有:滚、翻、扑、跌、窜、勾、摔、奔、跳、钻,并常用倒地配绊地擒拿,截点穴位,发挥制敌威力。

最使我感动的是,吴太端十分强调,“习武者,德先行”。吴太端说,习武之人重武德,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不是让人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武艺,而是要习武之人言传身教,传承武学,这也是地术拳的精华所在。

地术拳与其他拳种一样,强调练心:“心明六神定,知己知彼胜,气沉谋略出,深思熟虑赢”。心为一身之主,心想事成,就是心中有数者易成。正如老子曰:“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胜者强,胜人者力”,说的就是心知肚明的练心。练拳习武必先练心,拳谱曰,以静为主,静可练心,只有平心静气,方可神定,神定促以意决,意决则制策而取胜。拳家、名师善能“山崩地裂不形于色,海枯石烂不动于声”而泰然处之。拳理道:“心浮气躁,步法差错,心静气沉,攻守俱胜”。正如武术大师语意曰:“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地术拳似南非南,似北非北,独具一格。它具有南拳快速凶猛的手法,又具有北拳变幻莫测的腿法,因此有“少林地术神犬”之美称。经过陈依九师傅几十年的不断完善,使地术拳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独一无二的拳种,是中国武术的瑰宝。

 

自成体系传承发展

 

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在中华武坛上独树一帜,是福建流传广、影响大的八大拳种之一。据了解,为做好地术拳的传承和保护,西园人从上世纪80年代进行系统的挖堀整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4年成立市武术协会地术拳研究会;1985年成立郊区武术协会暨少林地术拳馆;1990年成立福建少林地术武术馆;2001年成立省武协地术拳会首届理事会;2009年宗师陈依九的长孙陈伟强接任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主编由地术拳委员会和西园村两委共同合办的《地术拳会刊》,并撰写地术拳《武动天地》会歌。近年,西园村两委又修复陈依九故居、新建西园武术培训中心、设立非遗保护专项扶持资金,不余遗力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西园村长吴传平介绍,西园村将地术拳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推广,每周三、五、日晚上和周六上午,地术拳第五代传人吴太里、吴太端、陈侃与第六代传人潘敬中,在培训中心当起免费常驻教练。今年暑假,设夏令营班,首批收了100多名学员。培训中心还多次接待国内外来访的爱好者及国际友人。上世纪80年代,《南少林》热播,全国掀起武术热,西园村学习“地术拳”的人也大增。如今,全村有2500多人,学习“地术拳”的就有1000人左右。此外,“地术拳”学员还分布在世界各地,比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国家级“非遗”项目体育类的华东片数据采集组采录地术拳协会名誉会长陈政禄。地术拳宗门血脉传承人陈政禄会长,1930年出生于新加坡,自幼跟随父亲陈依九学习地术拳,传承父亲留下的地术拳的精华以及骨伤的系统疗法。现中国武术段位七段,事迹曾被采录进《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中华武术》,长期从事着武术教学工作,并从古书秘籍中挖掘整理,系统地完善了地术拳体系,在1985年、1986年两年都被省体委评为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于1983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的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之一,并出席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他能在教学与实践中掌握理论与运用的结合,将地术拳的拳谱理论化,在1985年参加省体委组织的编写地术拳法、拳械录等编写工作。他德高望重,不仅是他的武德人品、精湛的医术,而是他的过硬功夫且默默无闻地为地术拳的传承、发展无私奉献。

如今,地术拳有了第六代传人福建省地术拳协会会长陈伟强,是地术拳一代宗师陈依九孙子,年少艺成,年仅18岁的他就在1982年福州地区最早的武术团体——福州鼓山武术学会中担任常务理事、教练、地术拳武术馆馆长。从此开始了武术教学生涯,在1982—1983年兼任省警察学校武术助教,培养出一大批的武术人才,武术提高民警的擒敌技能。他于1987—1995年被调任到福州市警察学校任武术总教练,教务科长,在长达九年的专业教学生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子。1993年被省人事厅评为省优秀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983年就被省体委评为优秀武术教练员,1984年担任福建地术拳研究会副会长,开始系统地研究地术拳拳系、拳谱、拳理。1989年参加中国新闻社摄制的教科片《福建南拳录》拍摄;秉承了祖上的严训,继承了祖传的技艺,编写了一整套教学大纲、重新整理了下盘动作变化延伸,运用在现代教学之中。呕心沥血地创办了11个地术拳传习所,并能亲自传授。2015年第一期《地术拳》,刊登陈伟强编写的《地术犬法拳谱要领》、《中华传统武术地术拳》,对地术拳进行经典总结。陈伟强会长说:“武术特别是民间的传统武术,蕴含着许多哲理、涵盖着许多学科,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项体育运动,它的深刻内涵需长时间的挖掘、整理来充实理论体系。”

多年来,地术拳又作为一项全民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在节假日、社会活动中展示表演,使地术拳走进百姓生活,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好评。西园人说得好,近年西园在传承人陈伟强会长带领下,“从国际功夫主席梁敏滔先生到希腊卡其武斯总领事的寻戏,彰显了地术拳的底蕴与内涵;从中央统战部派遣出访、到纪实电影《寻找真功夫》的邀请,凸显地术拳的魅力与稀有;从国家非遗资源数据采集、到全国青运会宣传片,体现了地术拳的珍贵与文化;从海峡两岸论坛、到全国武术竞赛场上,展现了地术拳的风采与实力!”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