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00: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 英



根雕余的传奇

 

   

 

 

“上街木根雕”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洲各国,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业人士认可与赞赏。随着消费水平和观念的提升,这里每天接待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客户及鉴赏收藏家,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为国内最大、最齐全的产品生产、销售基地。2015年成立的“福建省首邑木雕有限公司”是由余家八兄妹营造的企业,是上街根雕发展的缩影。法人代表“根雕余”即余春洲,则是这家企业的灵魂。他的成长,有着惊人的传奇。

辍学从艺,不因生活。余春洲是八兄妹中的老幺,是土生土长的闽侯上街人。当年,在这个大家庭中,上有祖辈和父母,前面还有七兄妹护着,他受到全家宠爱。儿时的他,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是精神世界却是非常富裕的,他只要张嘴一哭,立马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哄着他,那怕是他想要天上的星星,全家也得马上想方设法让人去摘。前面的哥哥姐姐因为家庭缺少劳动力,到了能帮助家务劳动的年龄,可以随便找个理由让他们辍学回家种田。但是,生活在这幸福家庭中的老幺,只要想上学,没有任何人会以任何理由让他辍学务农。

可是,偏偏就是这位老幺,坐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老师上课他老走神,上学不是等兄妹催着出门,就是被父母逼着出门,而他坐在课堂上却怎么也不舒服,便主动辍学回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辍学心情非常复杂。看到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将来可以考大学当科学家、教育家,心里也挺羡慕的。有时节假日到福州城里去转一圈,对高楼大厦也挺羡慕。夜晚在家,关了家门,到处黑灯瞎火,从窗户望外看,家乡黑乎乎的一片,看到哥哥姐姐们为了生存,辛酸流泪,又感觉自己非常渺小无奈。就是在这种万般无奈又非常复杂的心情下,初中二年级没有念完的他,突然间向家人宣布:我不读书了。

春洲非常感谢他的父母长辈和家人,在他提出“我不读书了”的时候,家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问,只是问他说:“你才16岁,不读书了,去学什么?”春洲的问答是,我“想逛几天再看看”。

初时学艺,只为好玩。福州的传统雕刻业有“东门派”和“西门派”之说。东门派从事寿山石雕,西门派则是上街含根雕在内的雕刻艺术。上街的根雕,当年虽然规模和市场远不如当下,但是只要走出家门,随处都能感受到根雕艺术的氛围。春洲离开课堂后,就骑着已经被哥哥姐姐折腾了多年的自行车,在上街的村庄田野随意地逛荡着。就在这“想逛几天看看”的过程中,他决定去学根雕。具有传统观念“子女不读书,就得学手艺”的父母觉得,去学根雕,也是一种出路。但是家人还是不放心,觉得既然要去学根雕,按民间习俗,必定要送到师傅那里去学。于是,父母就送他到骑自行车只需十来分钟、大名鼎鼎的民间艺术家宁利丰老先生那里当学徒。

经过两年的拜师学艺,宁老先生觉得他可以出去“闯荡”了,就告诉他说:“你已经可以出去‘闯荡’了,自己出去混口饭吃吧。”

离开宁老先生,春洲就到本村人开的工厂去应聘,并在那做了三四年的雕刻工。后来,春洲的二哥与朋友合作办厂,他又跟着哥哥干。

轻信他人,弃艺打工。春洲说,当年拿着锉刀锤子整天面对着一堆堆的朽木腐根坐在工厂,木屑粉尘污染着环境,天天坐在这里和没有生命的树根对话,如果没有创作的愿望,生活非常枯燥无味,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又不高,似乎对自己的人生看不到前途,就产生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

那年,春洲听四姐夫的表哥说,到长乐去打工,一个月可以挣上万元,拨动了他想挣大钱的心。当天他就回家告诉家人:“做这根雕没有前途,天天坐在那里雕刻很累,不如到长乐去打工挣钱收入更高。”家人觉得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不置可否,仍然是“随着他”。就这样,他怀揣着挣大钱的梦想,到长乐去打工。临走前,哥哥姐姐们听说这幺弟要出门去,便你几百我几百地给他一点“零花钱”。

春洲来到长乐,朋友介绍他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修理工。他个子不高,拿着扳手在那拨弄着汽车上的罗帽,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夜里睡觉连手都抬不起来不说,辛苦了一天,晚上洗澡又没有热水,他感觉生活很委屈。老板观察到春洲的心理变化,就问他对这种生活习惯不习惯?春洲因担心会被老板炒鱿鱼,只好谎称说:“这里很好,很好,我在家里也是洗冷水澡。”可是,睡觉时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家里热饭热菜热汤水,那里要遭受这罪啊!想着想着,就恋起了家,干脆跑去打电话回家。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还没开口竟先哭了起来。父母和哥哥姐姐以为他想家了,就一个一个地轮流着安慰他,劝他不习惯就回来休息 几天。

第二天,春洲就找了个理由请假回家。在家住了两天,又得到长乐去打工。出发时,七兄妹又是每人都塞一点钱给他。他接过哥哥姐姐们塞来的钱,心想,这隔几天就回来一次不错,不仅可以休息,还可以得到那么多的零花钱,这样来来去去,比我做工的收入更高。

回到长乐,春洲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同时细心观察工友们的生活开支,觉得他们的生活都不如自己。晚上,他和工友躺在小小的房间里,听大家对离家想家的思念和对这种打工生活的诉说,深深地触动着心灵。觉得这样下去,人生将会一事无成。这一夜,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失眠。

吃过早饭后,机灵的春洲趁着老板外出,稍稍地将店里的账簿拿来翻翻。翻开老板的账簿一看,吓了一跳,这老板的店收入一个月的营业额总共才三千多元,那里去付我们一个月上万元的工资呀,这是骗人的。于是,他又趁着人们吃饭的机会,打电话回家和家人商量,决定辞去这份工作,回家重操旧业。

老板一听说他要辞职,马上说这还不到一个月就不干了,按规矩不能付工钱。春洲答应说:“我不要工钱,只要能让我离开就行了。”老板同意。

路遇抢窃,有智有勇。辞职后的春洲,悠哉游哉地整理着自己的行李。他将兄妹们给的没有花完的两千多元“零花钱”,随意性地装在工作服的口袋里,把扣子扣好后抓在手中,这样在路途不太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身上穿着的衣服口袋里只留下一百来元,够在路上开销就好。整理好行李后,告别老板和工友,提着背包轻松地在修理厂门口,拦了一辆汽车回家了。

汽车从长乐开到福州的国货路,春洲下车后打算换乘公交汽车回闽侯。正要上车时,几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年轻人围了过来,用刀子顶在他的背部说:“识相点,把钱拿出来。”这时,他表现出非常顺从的姿态,掏出身上口袋里所有的钱交给对方,接着还将口袋翻过来给他们看看,以示身上的钱全部都掏出来了。末了,还装出一幅可怜相说:“我也是外出打工的,能不能请你们留一点点钱给买车票回家。我这一分钱都没有了,怎么回家呀?”对方看了看他,有点同情,就扔下一点钱后掉头跑了。

春洲上了公共汽车,五味俱全的心情,让他觉得,踏踏实实地在家里从事根雕,比什么都强。

奇思妙想,相材雕豹。回到家的春洲,第二天就到二哥和朋友合作的工厂去上班。不久,二哥和朋友合办的工厂因客人欠账太多无法收回,导致工厂不景气散伙。哥哥便介绍他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

在这里,春洲看到老板收集的材料中,有不少是杉木榴。他的第一眼光告诉自己,这圆形又带着斑斑点点的杉木榴,有点像金钱豹的皮。假如能利用这杉木榴的本色,是不是可以雕金钱豹?他在脑海中这样构思着,但是没有说。

一天,他选了一段杉木榴,坐在那发呆,灵感告诉他,应该利用这材料自身的特点,雕刻成豹子。但他一时又对该如果抓住豹子特性没有把握。下班回家后,他就从电视《动物世界》中去寻找豹子的灵感。看着看着,豹子那凶猛的特性在他的脑海中有了印象,尤其是金钱豹的精气神给他带来极大的创作冲动。

第二天到工厂,他抱来杉木榴,下手就雕刻成了豹子。初次尝试,大家都鼓励说这金钱豹还真有点神形兼似。从此,春洲下决心主攻雕豹子,并常到动物园去观察豹子的习性。但是,直觉告诉他,动物园里的豹子已经丧失了野生动物的特性,他就转到书店去买书和影视光碟。慢慢地,根雕豹子的形象在春洲的手下,越来越神化。

天上掉馅饼,师傅找上门。家住鼓山脚下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潘发清,当年一心想招门徒,苦于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一次,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听说,闽侯上街有一位后生雕豹子的技艺不错。大师听后非常惊讶,就萌发了到他那里看一看的想法。大师到处打听,最后有人告诉他说,上街建平村有一位叫余春洲的年轻人在雕豹子,而且告诉他具体的地址。

2005年的一天,大师就以到处逛逛的农村闲人的身份找到春洲家时,他正在专心致志做木雕。看到客人上门,他马上起身让坐,并说这是自己的家,现有的根雕产品都是自己和兄弟的作品。还说:“这豹子是我雕的,您可以随便看看。”接着,春洲端来茶水请客人喝茶,便再接着去做自己的事。

大师认真地在春洲家里逛了起来。他觉得这一件件已雕成的作品有新意,但是还欠缺火候。从木雕艺术的角度看去,那豹子的形似还马马虎虎,但神似的艺术造化还有些欠缺,便故意不吱声地站在正聚精会神地雕刻的春洲身后,观察他雕刻及用刀的技法。看着看着,他觉得这后生有一定的基本功,是个可教之徒。接着,大师就想从人品的德性对他进行试探。

按照民间传统的收徒习俗,师傅对徒弟的品行要求高于技艺。于是,大师就装着想买一点东西的客人,故意吞吞吐吐地对春洲比比划划地说:“依弟,我想找一个小木墩,大约那么大、那么高,带回去请人雕成一个类似莲花座那样的东西,上面放一个摆件,在家里的客厅或书房里摆着,增加一点家庭生活的情趣,有吗?”

春洲马上停下手中的活,站起来根据客人的要求,回答说:“按照您比划的要求,大致应该是40公分的直径,30公分的高度,是吗?”

春洲转身根据来客的要求,找来一小段龙眼树根,用电锯锯好后擦干净,还用粗沙纸磨平。

发清大师一看,这小段木墩,不仅锯口平整,而且还擦得挺干净的,就问春洲要多少钱?

春洲说,这是龙眼树根,不值钱,如果您满意,就送您。还问大师是用自行车还是搭便车?要不要我找个绳子给您捆扎?大师觉得这后生雕技和品行都不错,而且为人处事都很细心,是难得的、值得自己去认真培养、点化的年轻人。便亮出自己的身份和这次上门来的意图。这下轮到年轻的春洲惊讶不已了,甚至惊讶得好一会儿都回不过神来,他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是真的。便激动地说:“这是真的吗?太好了,太好了!”大师说这是真的,还告诉他说,你如果不信,现在就可打电话去问问某某、某某大师,自己和他们都是好朋友。这下春洲才回过神来,他觉得自己的“运气”怎么这样好。一直以来,他都想真正地拜师学艺,只是苦于拜师无门,今天这大师却找上门来。

大师告辞时,春洲还特意请开拖拉机的五姐夫,一起送大师回家。就这样,余春洲和潘发清大师结下了正式的师徒缘,并举行了由原福建省二轻厅主要领导参加的拜师仪式。

初次参赛,心比天高。发清大师和春洲正式结下师徒之缘后,为了开阔他的视野,带着他到处参展、参赛,借鉴他人的经验,以尽快培养春洲成才。2005年在福州五四路福建省工业展览中心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四届福建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大师将春洲的作品《称心如意》送去参评。值得一提的是,按主办单位的要求,参评的作者必须要有获得县级以上荣誉方能参赛。而当时的春洲,却从未参加过比赛。为了让春洲的作品能在这次大赛中参评,大师到处找人,请求主办者破例让他徒弟报名,大师的努力感动了主办者。

可是,初次参赛的春洲,心比天高,觉得自己的作品一定可以获大奖,即使金奖得不到,银奖必定行。可是,经专家们一轮又一轮的评比,春洲的作品只获得参展的“优秀奖”,他非常泄气。大师观察到春洲的心情变化之后,及时指出他在雕刻豹子的过程中,没有抓住豹子那凶猛的神情,并带他到获得金银奖的作品前,认真地给他点评,告诉他别人的作品为什么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严肃地告诫他,在艺术殿堂的路上,只有靠自己创作出精品来说话,千万不能相信那些不实的评说。作为一位艺术家,真正的出路在于创作出精品。大师的一番点拨,使春洲猛然醒悟。从此,他更加潜心钻研。

两年后,大师又带春洲到泉州参加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海丝”工艺品博览会“海丝杯”比赛,他的作品《不到长城非好汉》在众多作品中,崭露头角获得“银奖”。接下来,为了专心培养弟子,大师的创作灵感,也从专攻雕刻仕女等系列作品,转为雕刻动物。春洲知道,大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是在陪同自己成长。大师在出差途中,总不忘到书店和影像作品专卖店去,凡看到有关于豹子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从不考虑价钱和自身带的行李有多少,再贵、再重,都帮春洲带回,为的是精心打造这位得意门徒。之后,在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福州木雕展上和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它工艺优秀作品博览会,春洲的作品《共赴前程》和《双福临门》分获金奖。

紧接着,2010年,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艺鼎杯”中国木雕形成创作大赛,首次参加现场实木雕刻的春洲,他所创作的《福报》获得优秀创作奖。同年,作品《双豹》在首届“神雕杯”全国木雕创作大奖赛中获得银奖。2011年第三届“艺鼎杯”中国木雕形成创作大赛团体赛中,他和朋友创作的作品《天伦》获得金奖。这些作品获奖,给春洲极大的鼓励,他决定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攀登高峰。

为了一根木头,兄妹齐上阵。春洲的父亲生了五女三男共八个孩子。当年,在这八兄妹中,有学泥匠的,有种茉莉花的,有学根雕的,也有外搞建筑行业的。如今全部都在从事根雕行业,除大姐之外,其余七兄妹都在共同经营着一家企业。而且兄妹分工明确,二哥春桃把控着公司的发展,大哥负责企业的后勤管理,四位姐姐都在负责营销,春洲则潜心钻研根雕的技艺。

办厂之初,资金常常捉襟见肘,但齐心协力的兄妹们,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春洲告诉我们,出力最大的是大姐,当年是她常常把大姐夫在外做泥匠积挣下的钱,拿出来支持几个弟弟的事业,而且在当初,兄妹中谁也没有预见上街的根雕能有今天的发展。说到这,春洲还动情地讲了一次兄妹们集资凑钱的故事:

那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天,二哥在外看到了一条好树根,需一万多元。可是,当时的一万多元是一笔天文数字。于是,二哥出面,一家一家地找到姐姐们,动员她们凑钱集资。二哥到大姐家,大姐马上转身到房间里,将藏在衣橱里的钱找出来。感觉这凑的钱太少了,又马上打电话给在外的大姐夫说明情况,要他想办法和顾主商量,提早将工资发给自己后,当天晚上就将钱送回来。

接着,二哥又跑到二姐家。二姐是在家种地的农民,平时靠种茉莉花和勤俭持家一点一点地积赞了一点点资金。她请二哥帮忙马上到房间去找钱。她积攒的那点钱是藏下床铺板底下的。

五姐夫是开拖拉机的,当二哥跑到五姐那里去找钱时,五姐夫二话不说,就将身上所有的钱拿了出来,问说:“就这点了,能凑齐吗?”五姐听二哥说还差一点时,马上转身到房间,从衣橱与墙壁的夹缝中,将自己用纸包着的、藏在那里的“私房钱”拿出来。八兄妹就这样东拼西凑,才把那一万多元钱凑齐。

兄妹一条心,赢得第一桶金。2009年前后,世界金融风波影响到上街的根雕市场,春洲兄妹们的企业也不例外。当时,公司有四十多位员工,他们是去还是留?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场考验。兄妹们集体商量后认为,这批员工已经为企业服务多年,技术熟练,一旦辞去后,今后企业恢复生产就得重新花几年时间去培养员工。于是,兄妹当机立断,决定在这关键时期大家再凑钱进料,利用这别人都在“收”的当下,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两年后,市场慢慢恢复了,又遇到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好时机。就这样,在别人停产压缩企业规模时,他们公司保持生产,在别人没有货物供应市场时,他们有现货供应,为家族企业赢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今后发展,有意借助“店商平台”。谈起今后的打算及对根雕事业的发展,余春洲说,希望自己能在继承老一辈根艺大师优良传统、更新根雕创作理念的同时,能借助“家门口”福州闽侯上街大学城“创之源电商平台”,推广、营销自己的新作品。他说,创之源电商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占地面积约50亩,拥有5000平方米的特色情景主题展厅及200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仓库,三栋红木电商创业大楼。他们提供上万款各式红木产品,其中产品总共有八大类:家具、根雕、佛珠、茶具、工艺品、香道、实木大板、大板配件,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春洲告诉我们,他和负责企业发展的二哥已经商量过,今后自己企业的产品,也打算借助创之源店商平台之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们期待着,根雕余的作品,能在上街的根雕发展中,插上现代的店商平台之翼,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