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 17:4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渺渺



——记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

 

郑渺渺

 

 

鲲鹏初印象

 

一个微雨的早晨,沿着林荫小路兜兜转转,我来到了位于台江区文化中心三楼的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走进那间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我看见一群年轻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有的疾速敲打键盘,有的围桌热烈讨论,还有的正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做笔记。“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中心主任刘安娟介绍说,“每天上午上班后,我们一般会先开个例会,研究或讨论下当天的工作,然后就各自忙去了。”

为了引导青少年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寻求社会管理的创新点,2008年3月,台江区成立了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这是一家由民政部门批准注册、共青团福州市委指导、共青团台江区委主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14到25周岁的社区闲散青少年。中心聘用专业社工,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为这些青少年群体开展服务。

作为福建省首家青少年社工服务机构,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因其非营利性、专业化的服务,目前在福州已小有名气。从最初社工到各个小区登门拜访寻找工作案例到现在不少家长主动打电话求助,中心逐渐赢得了许多市民的信赖。在平时的工作中,中心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学校、家庭、社区进行走访,建立档案,进行评估,再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服务工作,填写服务记录表,并保持跟进,直到服务完成。

多年来,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坚守“专注青少年服务、挖掘青少年潜能、携手青少年参与、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使命,在发展中不断寻求突破创新。经过摸索,中心总结出现阶段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八大主要问题,包括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网络成瘾、价值取向、朋辈影响、亲子问题、逃学厌学、行为偏差等,为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帮扶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至今,已成功帮扶了上千位青少年。此外,他们还就各种问题设计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项目,接触服务的青少年达数万人次。如今,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已经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方式。

一是打造“党员智库引领,社工督促指导,专职社工带领助理社工和社工志愿者共同成长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模式。鲲鹏中心在党支部引领下开展服务,成立了党员智库,智库由党政部门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法律、财务等领域党员专家,爱心企业的党员高管等组成,数名社工督导是来自福建高校的专业教师和省外社工机构的资深专家;中心的专职社工都是社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并持有社会工作资格证;还有几百名社工志愿者,由高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多层次的工作团队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灵活的团队支持,具备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动力与活力。

二是根据各类青少年的不同情况,采取“红、橙、蓝、绿”的分类管理。红色代表有“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或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青少年;橙色代表有“不良行为”或心理问题较为轻微的青少年;蓝色代表除红、橙两类外,持续12月以上未继续就学、就业的青少年;绿色服务对象为上述三类外的青少年。这样的分类使得中心开展工作有的放矢,重点明确,加强了服务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中心还专门开设服务热线,由专人负责接听、解答、跟踪、落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根据青少年群体的问题和需求,分心理、行为、家庭、就业因素设置四大服务项目,采取“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工作。针对失业青少年,开展了“爱心助成长·鲲鹏展翅公益就业创业项目”,提高青少年就业技能,帮助他们走上就业创业道路;针对闲散青少年亲子沟通问题,开展了“鲲鹏亲子项目”,促进闲散青少年和家庭成员的沟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针对闲散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特点,开展“网事如烟·不再迷惘(网)”项目,引导他们健康上网;针对司法转介的涉罪青少年特点,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工专业手法,协助涉罪青少年进行社会服务,并从为他人服务中矫正偏差认知及行为。此外,中心还积极开辟了三个服务阵地——社工站、青少年活动空间和“彩虹驿站”。社工站是中心社工在街道和试点学校建立的青少年辅导工作站,通过“家+校+社”联动了解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青少年活动空间立足为青少年提供非营利性的综合服务,包括课业学习部、手工艺部、电脑培训班等,充分挖掘青少年潜能,协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2016年,中心还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了“彩虹驿站”,通过成长俱乐部、就业加油站、彩虹超市、继续教育、中途之家等窗口开展服务,最终让社区青少年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此外,中心还积极寻求爱心企业的支持,如和福州惠隆贸易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乐学园”社区学习班,满足青少年的多种学习需求,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

“如今,我们的服务阵地已经覆盖台江区全部的街道和社区,区里90%以上的闲散青少年得到我们社工的服务,转化率也达到了80%以上。”刘安娟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说。

 

解开心灵的枷锁

 

这群在居民眼里不那么“安分”的闲散青少年往往不爱上学,或者早已退学赋闲在家。他们喜欢留着夸张的发型,穿着奇怪的衣服,有的喜爱抽烟喝酒,有的流连于网吧和夜店,还有的经常捣乱生事;他们是家长羞于启齿的家门不幸,是搅得四邻不安的“小混混”,是一群被学校、家庭排挤到社会边缘的孩子。“可当你试着走近他们,会发现他们的内心远没有外表那样潇洒和强悍,他们渴望着别人的肯定,哪怕一点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说。当然,要取得这些青少年的信任并不那么容易,需要社工们调动各方资源来管控、感动、转化他们,这里面的艰辛不言而喻。

小飞(化名)是一个17岁的男孩,祖籍江西,父母均在老家务农。他性格外向,平时喜欢唱歌、阅读历史书籍、打台球,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发型师,并拥有自己的理发店。

从小学到初中,小飞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上了高中后,由于受到不良影响,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经常旷课、逃学,并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高一时因与老师发生冲突而被学校开除。辍学后,由于不堪父母的批评与数落,小飞远离家乡,到福州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半年后,因工资问题与老板产生矛盾,小飞偷窃了老板的电脑并逃离,之后自首进入看守所。由于是未成年人,且认罪态度良好,检察院给予小飞半年的考察期,考察期满合格后将对其采取不逮捕不起诉的处理方式。由于考察期间不能离开福州,检察院将小飞转介给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进行行为矫正及跟踪服务。

应检察院的要求,小飞要定期到中心报到,参与社工的辅导。一开始,小飞很抗拒,他觉得自己前途已毁,内心自卑而压抑,又不善表达,双方没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后来中心社工想出了“记日记”的方式,让小飞通过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活动、心情以及进步,包括对中心社工的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心社工能够详细了解小飞的具体情况及内心感受。同时,中心社工还根据小飞的实际情况,为他联系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为他整理宿舍、购买生活用品。最终,小飞被中心社工的真诚态度所打动,慢慢和社工建立了信任关系。

经过多次沟通,中心社工发现小飞在过往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压力源,例如学习的压力、亲子关系的压力等,但是他并不知道如何调整和化解这些压力,并有效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他放任自己,滥交朋友。到新的工作岗位后,小飞还面临着新的心理压力——害怕别人知道他曾经偷窃的过往,不愿和他交朋友,或不让他工作。针对小飞这种压力源,中心社工在辅导中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帮助他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认知,教予他应对压力的放松技巧,并鼓励他从生活和学习中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重新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中心还鼓励小飞参与社区父亲节志愿活动、建党节志愿活动、训练营活动以及歌唱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小飞的自信心和爱心,巩固服务效果。半年后,根据小飞各方面的表现,中心通过观察评估,觉得小飞的问题已经解决,可以结案,检察院也正式决定对其不捕不诉。压在小飞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就此放下了,他兴奋地来与中心社工们告别,决定回江西老家开始崭新的生活。

家住宁化社区的小杰(化名)原本是个开朗的少年,在一所职专学校读书。但新学期刚开始,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们就得知小杰已被学校劝退了,原因是他经常逃学。

社工发现,小杰的转变缘于家庭变故。几年前,小杰的妈妈因病去世,父亲想再婚,但一再遭到小杰的反对。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小杰时常感到孤独和不安。而父亲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无暇理会小杰的变化。疏于管教的小杰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经常在网吧玩游戏,甚至彻夜未归。

为了支付上网和打电玩的费用,小杰用完了向父亲要的钱,开始偷家里的贵重东西去卖。他的行为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的严厉管教不仅未起到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父亲认为小杰是“破罐子破摔”,已经无力改变他,而小杰也更加排斥父亲,认为父亲不爱他了。中心社工们感到,如果不帮扶小杰,他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为了纠正小杰的生活习惯,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社工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小杰到中心“上班”。“这孩子特别需要鼓励,我们表扬他一两句,他就很有干劲。”中心社工说。也确实如他们所说的,小杰很快就和社工们打成了一片。

小杰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不是擦桌子、扫地、倒垃圾,就是为大伙儿烧开水。中心社工们还有意识地让小杰一起到社区参加协调工作,或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社工和小组成员进行游戏互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小杰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到后来,小杰甚至已经不习惯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连周末都抢着来帮中心做事。

很快,3个月的帮扶期过去了,小杰对自己的未来也做出了安排。他告诉中心社工,自己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准上班族”。之后,小杰去学了厨艺,去工厂当学徒,与父亲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这些曾经迷茫的青少年,在最孤独和无助的时刻,正是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慢慢走近了他们。那一句又一句耐心的劝慰,一天复一天悉心的帮助,就像一股股清流漫过他们充满阴霾的内心,慢慢溶解了他们冰封的心,涤清了他们心里的泥沙,让希望的小芽慢慢萌发了出来。解开心灵的枷锁,告别灰暗的过往,这些摆脱了迷惘和困顿的孩子们,开始自信地踏上充满希望的人生征程。

 

用生命影响生命

 

许多社工都秉持着这么一种信念——“用生命影响生命”,他们在鼓励孩子们追寻美丽人生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美丽人生,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安娟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80后的刘安娟在2008年之前是一名“白领丽人”,待遇优渥,发展前景良好。社工专业出身的她在听说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工后,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考试,并凭借自己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应聘成功,成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这一待,就这么扎下根了。

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成立初期经费十分困难,安娟的工资很低,需要依靠以往的积蓄才能解决吃住问题。当时福州刚有专业社工,了解的人并不多,常常需要社工们自己去寻找服务对象。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份职业,经常把他们当成推销员,有时候还会被保安赶出小区,被家长拒之门外。

“当时虽然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仍然希望做一些尝试,为这个社会带来一点改善。”安娟说。她和团队伙伴们仍旧不间断地穿梭于台江的各个社区,用爱心、耐心和恒心陪伴一个又一个“迷途”的青少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当其他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问题青少年时,安娟总是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并予以最真诚和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多年下来,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变成了青少年们信赖的“温暖的家”,安娟也成为青少年眼中能够陪他们一起“玩”,理解并接纳他们的知心姐姐。

工作中,安娟总能找到帮扶对象的个人优点,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并为他们寻找能够发挥特长的资源。当一个个青少年迷途知返,重新调整人生道路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长了解并认可了安娟和她团队的工作,并主动求助。几年来,安娟和她的团队探索出了被称为“鲲鹏模式”的青少年社工服务范式,得到福州团市委的推广。在该模式的引领下,安娟带领她的团队成功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青少年帮扶示范项目”和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爱之行——行为问题青少年帮扶项目”,还与福建省兴业慈善基金会开展合作,开启了福建省首个中学驻校社工示范项目。同时,安娟还带领团队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寻求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致力于推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青少年帮扶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在专职社工之外,刘安娟还有多重身份——全国青联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社会组织专家库成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在福建省政协委员这个“岗位”上,她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和专职社工队伍建设投入的建议》《关于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建议》《关于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涉案青少年帮扶过程》等多项提案,四处搜集社情民意,当智囊,做参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致力推动福建全省范围内社会工作的普及发展。几年来,安娟先后被评为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社工、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无数的荣誉背后,在孩子们面前,安娟依旧是那个浅笑盈盈、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是帮助他们开启崭新人生的守护天使。与孩子们相伴,安娟的内心充实而坚定。因为从她初涉这个岗位之日起,她就不断发觉,依靠自己和团队力量所产生的一系列让人惊喜的改变,是她工作的动力,她必将为此不断努力。

翻开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花名册,一个个名字涌入我的眼中,一个个生动的事迹在坊间传诵——蔡标兵、石业源、陈秋燕、洪琳、简少清……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也是一支经验丰富、助人无数的优秀社工队伍。他们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积极考取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资格证,积累了一整套科学辅导青少年的实务操作技巧,以他们的爱心和专业影响和感化每一颗迷途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他们的付出,得到了青少年、家长及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心先后获得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全国巾帼文明岗、福建年度人物、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建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多项荣誉。东南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建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相继报道了他们动人的工作事迹。

乐观、开朗、阳光、永不言弃……这是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身上闪亮的标签。在引领青少年们跨越寒冬的道路上,必定需要像他们这样的破冰者——走在前方,披荆斩棘,坚持不懈,帮助孩子们寻找通往春天的道路。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在小飞回到江西一年后,中央电视台来到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拍摄宣传片,了解到小飞的案例,希望他能帮助拍摄专题片。迷途而返的人总是会忌讳自己曾经灰暗的过去,且路途遥远,大家都觉得小飞不可能答应。没想到电话打过去,小飞竟然爽快地应允了,并很快从江西赶过来参加专题片《一年之约》的拍摄。“现在的我慢慢沉淀了,可以平心静气地和家人朋友们交流,和同事们融洽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喜欢帮助别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飞对中心的社工们说。不过一年的时间,他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充满正能量的好青年。

长期以来,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帮扶闲散青少年,引导和鼓励他们也成为志愿者。近年来,中心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服务对象转化模式——“时间银行”循环转换机制,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数,以兑换物资、参加技能培训等,从志愿服务中收获自信与能力,体会奉献爱心的价值感,淡化不良行为。中心还将转化的服务对象组建成“彩虹青少年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以服务困境儿童、实现自我成长、助力鲲鹏腾飞为宗旨,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成为学雷锋活动的生力军。

念念不忘者见回响。如今,许多曾经的“问题青少年”在转变和成长之后,也愿意成为志愿者,继续将社工理念传承下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从而实现了助人自助。对此,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们脸上也总会洋溢起会心而满足的微笑。

“鲲鹏”二字,在庄子《逍遥游》中是这么记载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离开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时,我转头正好看到墙上印着中心的logo,那是一只绿色的张开翅膀的大鹏鸟,这正是中心最真实的写照,绿色象征着这些青年社工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而大鹏鸟寓意着顽强拼搏、勇于挑战。这只绿色的大鹏鸟将一直守护着迷茫的青少年们,为夜行者带去光明,为迷航者指引方向,带领他们冲破一切黑暗和阴霾,重新展翅翱翔于蓝天。当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时,他们美好的梦想终究会实现。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台江》;图片来源于《福州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