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生态遍梅城
杨国栋
一
寒冷的冬天,晶莹净洁的霜花飞飘山地,覆盖着松树杉树和樟树,也导引着雪白的梅花迎着寒风凛凛绽放,一朵朵,一束束,璀璨惊艳,洁白淡然,幽雅清新,以其特有的风骨傲视寒酷……这是我在闽清行走中多次见到的景观。历史上,闽清梅花远近闻名,闽清县的别称就叫梅,县城也因了梅花光耀山城而得名梅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闽清县将梅花定为县花,更将梅花的形象化意蕴凸显在世人面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古人的咏梅诗歌穿越千年时空,犹在今人耳边回响。梅花作为一种文学化的意象,已经渐渐地浸润到市民心中。政府部门和园林公司在建设闽清台山公园的时候,专门调集了几千棵梅树栽种在公园之内,并且起名为“咏梅阁”,成为学者、文化人和市民赏梅、咏梅、赞梅、品梅的集结地,也是陶冶市民生成寒梅品性和梅花风骨的重要所在。2011年春天,县林业局还有意识地在闽江口的渡口村种植了百米长的几百棵梅树,让沿江顺流而下的人们也能在寒冷的冬日里闻到凛冽寒风中飘飞的梅花芳香。最为突出的是,梅城森林公园在规范化的建设中,特意在钟石村划出近8亩地,栽种了近万棵梅树,绘就一片梅花飘香的蓝图,成为闽清县浩大的绿化、美化、香化工程中最抢眼的亮丽风景……
梅树一身都是宝。梅花可以养眼,供人观赏和品味,还可以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梅果可以生吃,也可以腌制后食用,盐渍或干制或熏制乌梅入药,具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等功效。梅树既是声名远播的公益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价值,又是经济林或果林,具有不菲的经济效益。作为闽清县花,梅花的芬芳香味和风骨韵味,更让闽清民众获益匪浅。
站在绵延千里的群峰翠岭,你可看见几百万棵清纯苍郁的绿色橄榄树遍栽于闽清的山脚路旁村落,散发着光彩夺目的滚滚绿流,覆盖着无数沟坎坡地和山间乡野。闽清县志记载,闽清橄榄早在唐代就已栽种且闻名天下,常年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有着华夏橄榄在福建,福建橄榄在福州,福州橄榄在闽清的美誉。遥想当年,项南同志在闽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就对闽清橄榄印象深刻。1980年项南调任福建省委书记后,几乎每年都到闽清调研,1983年,在闽清召开的全省绿化造林暨闽江绿化工作会议上,项南书记要求闽清县每人栽种一棵以上橄榄树。会后,他亲自带领与会人员在梅城北青坑种下了10棵橄榄苗,现已移植到了红菰林场。响应省委领导号召的闽清人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持续不断地栽种了几百万棵的橄榄树。到了本世纪初,新一批林农站在新的起点上,培育出新的橄榄树种,并改进嫁接工艺,使得闽清橄榄的产品质量效益逐渐提高。梅溪镇新民村上西园有一株250多年树龄的“橄榄王”,枝茂叶繁,最高年产量达到1300公斤。许多农户栽种的檀香橄榄,清新香甜,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血脂、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好价钱。最好的甜榄品种,质地上好,肉感鲜嫩,香甜可口,市场上一斤最高卖到了200元。近年,闽清有的橄榄种植专业户,青橄榄一年就可以卖到一百万元,真乃千古奇迹!
橄榄树是闽清百姓的“摇钱树”,也是闽清县的县树。每到深秋季节,低坡山地、溪边岸头、路旁田边,都能见到满眼青绿的橄榄树,可谓深秋初冬里苍茫中的一片绿,散发着如春的青绿光芒。橄榄可以生吃,直接从树上采摘下来就能入口,享受青涩之后的回甘甜味。如果将橄榄加工腌制成橄榄果品,味道就更加清香甜美了。
橄榄树具有阔大深厚的文学意象。橄榄树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人类和谐文明色彩的注脚,也是人类博爱情怀的文学表达。橄榄树象征着胜利,古代奥运会的奖品就是橄榄枝编成的鲜丽花环。她给困境中的人送去希冀,也给绝望中的人寄予厚望。橄榄树是顽强拼搏的象征。因为她的生命力超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能够在极其恶劣的境况下依然散发着绿意,飘荡着清香,结出丰硕的果实。
梅花树和橄榄树,仅仅是闽清成千上万种树木花卉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被称为“水果之王”的芒果树,遍栽城镇和乡野;板栗树到了收获的季节散发出诱人的风味;开遍满山遍野的山茶花,更是迸射出迷人的芳香。闽清到处是青山绿树,尤其是绵延千里的高山峰峦及其向阳坡地上,栽种的数亿棵松树和杉树,占据整个林地171.9万亩面积的65%,形成了绿浪翻卷起伏跌宕的松杉海洋!
二
笔者在闽清县林业局采访许家琪局长时,他表述的主题就是,把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开展造林绿化,作为闽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要务。闽清是福建省37个林区重点县之一,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土地面积不到22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就占去了78.2%。县委县政府领导牢记中央领导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指示精神,贯彻执行省委提出的“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部署,将绿化和生态保护放在“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的高度上竭尽全力进行建设打造。每年植树节前后,人潮如涌的植树大军开进乡野山间,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植树造林。于是那些林区中只长芦苇不见树木的数万亩土地,被松杉樟桂桉和塔柏木荷所取代。近百万亩比较稀疏的林区,也在林地专业户的补栽中渐渐密植。经卫星投影照射,遮阳度较高,郁闭度达到30%以上。特别是2010年以来,闽清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热潮。12万亩荒山消灭了,一棵棵幼嫩青绿的树苗成排成行地矗立在山间地头。美菰林和白云山两个国有林场,加上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农们经年累月地奋战,近五年来闽清完成了45.51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2014年森林覆盖率高达66.03%。许家琪局长不无自豪地说:闽清已经进入没有片寸荒地可造林的时代!
闽清早些年就进行了林权改革。林地流转成为新生事物。林地耕植和林业经济大户不断冒出。由于国家大力扶持林业绿化建设,每种植一亩标准化的林地给予200元补助,极大地提高了林区专业户的种林积极性,林木花卉的栽种和管护,成为与林农们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重大要务,提升林业生产制造的科技含量被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林业科技工作者和林农们成为林业绿化美化的责任主体。省璜镇佳垅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增,就是在造林绿化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他是三星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兼任乡村森林防火巡查扑火大队队长。多年来,他带领108户农民日夜奋战在林间山头,守护着他们辛勤栽种的各种林木,尤其是经济林油茶。经他一个人种植的树木花卉就高达5000多亩,近百万棵,成为闽清乃至福州的林木绿化先进人物。
其实,许家琪局长又何尝不是林业绿化的带头人?他在局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指导林农何止千万?他还曾因工作业绩突出而被评为福建省林业建设先进个人。
三
“闽江穿境,孕育洞天福地;梅溪奔腾,浇灌平畴沃野。今日的闽清,山林藏玉,水德润邦;连绵的群山中,流动着滚滚翠绿浩浩天风;清澈的江河里,倒映着鲜亮美景殷殷情怀。”这是电视专题片《美丽闽清,生态家园》中的优美语句。县里领导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陈铁晗、县长肖华在大小会议上多次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宣传部门常年派出宣传车在街头巷尾和山野乡村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意义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职能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生态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长效机制,对15个水源保护区实行严格监管,保证全县所有乡镇和村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
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烟尘处理,一直是闽清政府和民众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生态闽清绕不过去的话题。全县各个政府部门和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环境保护工作站,实行“一岗双职”,即部门行政领导和镇乡长同时兼任环保主任,并确定一至二名兼职环保员,对重点污染的城乡垃圾、陶瓷粉尘、工业废水等进行全方位治理,先后建立了1000余个垃圾处理点和焚烧炉,每天处理垃圾上万吨。投入巨资建成日处理一万吨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服务城区近7万人口;同时投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12个,日处理污水量0.35万吨,服务了4万余人口。自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0亿元,全面改善了闽清的各种环境污染,使得全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3%,一跃成为福州市的先进县区。
自古以来,闽清的陶瓷业就比较发达。现陈列于闽清博物馆内的从古窑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古陶瓷,具有4000余年悠久历史,是研究远古华夏陶瓷历史的重要文物。新时期以来,闽清陶瓷业成为重要的产业,然而陶瓷生产污染较为严重,治理污染成为陶瓷行业的重大课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几十家陶瓷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节能减排和污染处理。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豪业陶瓷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他们生产的地板砖“精艺磁”,是著名的商标品牌,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30多个城市销售,50%产品行销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全年产值1.6亿元,长期以来都是闽清的纳税大户。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多年来持续进行污染治理。首先,投入数百万元,改装设备,做到了“煤改气”,将污染大大降低。其次,进行污水处理,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回收站点,铺设了各种管道,防止了生产过程的污水外泄。再次,加大对于粉尘的处理力度,购买了5台湿法除尘器,采用清水除污过滤的办法,将粉尘归入大布袋内。超强分贝的噪音也是一种污染。陶瓷生产免不了钢磨,极度刺激的超强声响震得人耳朵发疼。于是豪业陶瓷公司改用单独建房的办法,将钢磨、钢钻、切割等生产环节全部在封闭房间内实施,设立隔音设备,较好地避免了噪音干扰。最后剩下的就是废渣的处理了。这比较好办,请一批员工进行手工操作即可。几年下来,这家公司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污染治理,清洁了厂区,除去了粉尘,净化了天空,获得了清新清美的生态环境。政府对于带头进行污染处理的企业实行奖励政策,对豪业陶瓷也给予了100余万元的奖励。
在闽江闽清段沿线,在梅溪两岸,在芝溪、金沙溪、安仁溪和古田溪畔,随处可见清清的水流中和荡漾碧波里,倒映着各种被改建的景观;深秋初冬季节,黄槐花、福建山樱花、紫薇和三角梅依然飘荡着迷人的芳香;黄山阮树、红叶石楠、红花檵木、桉树、香樟树等,在寒风中散发着青绿光芒。国道、省道和县道两旁,也被绿地、植被、花草树木占据。农民们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在江河库溪沿线向内地位移几十里,不再养殖家禽,从而消除了污染,避免了污水流入江中。福银高速闽清段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绿化建设,一直是闽清县政府和林业部门主抓的工程,几年来完成了670.15亩绿化美化任务,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11.7%,高速公路沿线一重山重点部位完成造林25896亩,实现了环城和环高速、环国道、环沿江的全面绿化美化。
上个世纪,“美丽乡村”的说法尚未出现,而今“美丽乡村”在闽清却是热词。桔林乡在打造15个“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舍得花费资金。一是投入765万元实施四宝村宜居环境重点整治建设,完成了主干道亮化工程、主干道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剧场和文化站修建工程、街心休闲公园建设工程等,使得四宝村清新亮丽,旧貌变新颜。二是投入380万元实施汤兜村“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村级道路建设、房屋立面装修、村民公园建设、道路亮化、绿化建设等任务,使得汤兜村展现城镇化崭新面貌。三是投资480万元实施伴岭新农村“双百村”建设,完成了房屋立面粉刷、村道街道绿化美化、休闲公园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建设等工程,不但新增绿化、美化、香化面积,还大大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其他的宝湖、高洋、后洋、桔林、新光等村落,合计投资1231.4万元,修建道路,修整村容,并新增绿化美化面积13000多平方米。过去,闽清县城都很少见到洒水车在街面穿行,而今乡镇街道上每天一早就响起了洒水车的美妙音乐……
四
极有诗意的绿色福利、绿色果品、绿色菜蔬、绿色田园,是闽清又一个维度的绿色文化表述。闽清的水果面积12.85万亩,产量6.2万吨;茶叶面积3万亩,产量0.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30.76万吨;水产品产量近20万吨,2013年农业总产值29.21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0370元,比增12%。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深入山间乡野察看果林菜蔬或许会感受到生动鲜活。果林也称经济林,不仅可以绿化美化城市乡村,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成立于2007年8月的西岸(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闽清坂东镇朱厝工业区,是一家以生产白色真姬菇为主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占地不过52.5亩,却每年生产出1500多吨的菌菇,产值1800多万元,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温州、广州、深圳等省内外市场,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其注册的“西岸农业”商标,也成为福建省的著名商标。
县里围绕打造省会城市福州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的目标,在云龙、白樟、白中、坂东、梅溪等乡镇,划出万亩土地,建成钢架大棚蔬菜栽种基地,扩大特色菜、精细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生产规模,推进优势农产品向良好产区集中。他们生产的5000亩西红柿,引进台湾品种,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生产技术,年产量超过50万公斤,成为省会城市超市最重要的西红柿供应商。2013年以来,他们先后引进了14个蔬菜名特优新品种,经过精细耕作,产量翻倍。西红柿、大白菜、苦瓜、青瓜、甜瓜、丝瓜、南瓜、冬瓜、芋头、豆角、冬笋、春笋……作为传统的家常菜,也进入了千家万户。
说完蔬菜说果品。
白樟镇红菇林农场,拥有山地面积1800亩,原是荒山野岭,毫无经济价值。农场的40多位技术员和工人,发扬艰苦创业、敢拼会赢的精神,硬是在山坡野地里开垦出标准的农业用地1200亩。他们的耕植理念是高起点高标准高收益,于是精心挑选了外地引进的红肉蜜柚进行栽种,数量达到3万多株,是福州市种植红肉蜜柚规模最大的专业农场。红肉蜜柚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肥水充足,幼树一年可以抽梢5至6次,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会抽梢,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姿态;即便是成年的结果树,也会抽出春梢和秋梢。除了冬梢,其它季节的抽梢均可成为结果的母枝。每到春意盎然的季节,春风吹拂而过,红肉蜜柚鲜嫩的绿叶流光溢彩;夏季到来,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娇艳的花朵灿烂绽放,飘散着诱人的芬芳;随着秋风吹黄一地青草,树上挂满了青青的果实,继而变绿、变黄,穿过深秋的肃穆冷凉,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红肉蜜柚具有果大、高产、抗击性强、果肉鲜嫩、核少汁多,以及富有独特的黄酮类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特点优势,有助于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常年受到市场民众的热捧。红肉蜜柚亩产可达6000公斤。红菇林农场一年能收获7200吨红肉蜜柚,产值达1500多万元,成为福州地区市场最大的产家,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塔庄镇的上汾村,果农们开垦出200多亩土地作为果林基地,引进美国加州无核葡萄苗木进行现代化钢架栽种。葡萄属于落叶藤本植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蓬勃生长,藤茎爬上钢架犹如猴子上树。葡萄花色泽鲜亮,花蕾倒卵圆形,萼浅碟状,边缘波形。葡萄花虽说不算娇妍惊艳,却也清新柔美,很多城里人将观赏葡萄花和采摘葡萄果当作尚好的“乡村游”项目。葡萄的营养价值较高,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含糖量很高,尤其容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低血糖患者,食用葡萄后很快就可缓解症状。葡萄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钾、磷、铁等,具有护肤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上汾村的葡萄属于无核早熟品种,果农们经过精心耕耘,又有县里的科技人员指导,很快将上万株葡萄树培育壮大。每年七、八月间,城里的专业公司冒着滚滚热浪前来收购,一车车质地优良的葡萄,运往城市销售,果农们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益。
闽清县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资源丰富,树木花卉繁多。古树名木遍地都是,几百年的“杉木王”、大松柏和古榕树,遮天蔽日,成为今日闽清乡亲最重要的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百多年来矗立在浓荫苍郁的山野,被无数乡民当作“神树”祭拜。然而,我这里最想说的还是芬芳四溢的山茶树。在闽清省璜镇、梅溪镇、桔林乡一带,林农们种植了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油茶树以种子、插条或嫁接等方式繁殖,最适宜栽种在土质坚硬的山间。如果是种栽,林农们往往在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播种后覆盖上一层细肥土,再铺上一层薄草,以便保持土壤的湿润,促使种子尽快发芽。如果是扦插育苗,最好是在夏季的清晨,当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凉凉的微风时,将已木质化的枝条插进土壤,然后浇水灌溉,为了防止太阳暴晒,还得搭棚遮荫。每当秋天到来,山野里盛开着洁白艳丽的油茶花,一朵朵、一片片,仿如清纯的雪花覆盖在山间野地,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油茶的叶片色泽纯绿清新,远远望去如绿浪翻卷。油茶树的果实呈球形或卵圆形,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大小适中,成熟后采摘下来,就可送到工厂去榨油。
油茶和油棕、油橄榄、椰子,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糖分、茶籽蛋白等,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等的上好原料;茶油含有90%的不饱和脂肪酸,远远高于其他植物油;茶油拌线面,可治胃炎。在闽清,种植了5万多亩的山茶树,既绿化了几十万亩面积的山地,又为乡民们创收打开了一条新路。由于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乡民们的辛勤劳作耕耘,山茶树上每年都能产出几百万吨茶籽,获取上亿元的经济收益,成为有别于其它地区农民创收的一个样板。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清》;图片来源于闽清县政务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