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21: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古 埙



不倒的红旗

——玉溪妇女耕山队队长葛兰妹业绩回视

 

  

 

 

今年9月上旬,我到建瓯市采风。在认领采访选题时,我见到“玉溪妇女耕山队”这个题目,尘封40年的记忆骤然苏醒了。

我于1969年8月,由福州到建瓯县南雅公社大康大队插队落户。几个月后,很偶然地当上了知青代表。1970年夏天,我受大队委派,到县里参加一个全县各大队的知青代表和县里的劳模都出席的一个会议。这次会议,留给我的记忆有三:一是建瓯板鸭名不虚传;二是板栗焖猪肉确是佳肴;三是记住了葛兰妹这个青年妇女的姓名。

这天下午,建瓯市委派车送我到吉阳镇采访全国劳模、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玉溪妇女耕山队队长葛兰妹。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她,腰板挺拔,口齿清楚,精神矍铄,行走如风。葛兰妹先请我到她家楼上参观,她在楼上布置了个展厅,墙上贴满了她参加各级别会议的合影,各级别的奖状、证书。两大溜柜台式的玻璃柜里,密匝匝塞满了她参与各级会议的全部文件。看来葛兰妹是位非常珍惜自己的荣誉,非常善于保存自己历史资料的人。我说:葛队长,1970年我们在建瓯县一次什么会上见过面,听过你的报告。葛兰妹记忆力超群且反应敏捷,当即领我到一张长长的照片前:是这个会议吧?我看这张照片上印的标题是“建瓯县农业学大寨大会”,再想寻找我的“靓影”,却一片模糊。在一旁的葛兰妹很及时地递给我一柄放大镜,我上下左右地搜索,终于在第三排中间找到剪平头、戴眼镜、青涩文弱的我。葛兰妹接过放大镜,看看照片,再看看我,说,你那时真小啊。她又指着在前排右边的她的影像:我那时也年轻呢。我感叹:我们都老了!有了这个“同照之缘”,葛兰妹热情了许多,邀我到耕山队队部去看看。队部在葛兰妹家附近,是座独立的两层小楼。葛兰妹不无得意地说:队部是耕山队自己盖的!

楼上的会议室也是队史陈列。墙上的大字标语:红旗不倒,队伍不散,精神不垮,创业不止,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这是玉溪妇女耕山队的创业宗旨,也是玉溪妇女耕山队的精神支柱。现在看来,葛兰妹和她的团队将这精神贯彻始终,还发扬光大了。

1963年春天,24岁的葛兰妹兴冲冲地走进玉溪大队党支书的办公室。这个当年儿童团的副团长,现在大队的团支部书记,一进屋就对村支书说:“给我们妇女一些荒山荒地吧,我要办耕山队。”就这样,妇代会向全大队女青年发出了组织耕山队的号召。没几天,就有35名女青年报名参加妇女耕山队。就这样,在全国人民学雷锋的热潮中,闽北第一支妇女耕山队终于在吉阳镇玉溪村创建起来了。

她们在莲花山马道坪上摆开战场。这地方荒坟遍地,荆棘丛生,葛兰妹带着队员们起早摸黑,筚路蓝缕,开出了65亩坡地,还向信用社借了50元钱买棉籽,种植棉花。

天道酬勤,耕山第一年,种棉这第一炮就打响了。每亩收籽棉360斤,合皮棉120斤,亩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年耕山队员的分红值是全地区最高的。她们还在棉地里套种地瓜,充分利用地力。《人民日报》报道兰妹带领妇女耕山种棉的事迹后,1964年葛兰妹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省群英会;1966年,她被选派出席全国科学试验大会,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这两次大会后,葛兰妹和玉溪妇女耕山队的名声,走出建瓯,走出福建,走向全国。

我问葛兰妹,我在南雅公社大康大队插队时,发现当地的妇女是不参加劳动的,全都窝在家里带孩子,喂猪做家务。吉阳镇的妇女也是这样吗?

葛兰妹笑了:也一样啊,我是不甘心一辈子围着灶台转,办耕山队的动机只是为了能让妇女们自食其力。先串联了村里四位好姐妹,也没想到有那么多妇女报名参加。

我问葛兰妹,在安徽凤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玉溪妇女耕山队不能不受影响。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你是队长,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葛兰妹说:这一年,有些人劝我,你们耕山队那么多山林、果园,各人分去承包,你出力最多可最先富起来。我毫不动摇地对他们说,我办耕山队,从来就不是为了自家富起来。我图的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我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我说:我们在莲花山上开荒耕作18年了,一定要亲眼看到那共同富裕的花开起来。但是,我不勉强任何人,现在给大家3天时间,回去和父母兄弟商量。集体财产不能分,愿意搞集体的,留下来;想出去赚大钱的,可以离队。结果,54名队员都留了下来。

在人家卖队部、拆仓库的时候,耕山队花4万元在村里盖起一座400平方米的新队部,葛兰妹在队部办起夜校,每周一、三、五、六组织队员学习政治、语文、珠算、实用技术和音乐,请专职老师来上课,也欢迎村里大人小孩参加。她还为队员安排了集体宿舍,大家白天一起劳动,晚上一起学文件看电视,耕山队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团结友爱,亲如姐妹。这个思想作风、生产劳动和文化学习都过得硬的集体,连续多年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全国妇联授予她们“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村里的群众说;“女孩子到耕山队都变好了,变得又勤劳又懂事。”许多人报名参加耕山队,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多人,许多妇女掌握了1-2门的技术,有3名妇女参加“农业函授大学”学习,2名还到南平林校培训。47年来,先后在耕山队锻炼过的共有300多人,其中有的担任了村妇代会主任,有的担任了镇妇联会主任,有的担任了镇党委委员。从1983年起,葛兰妹还在耕山队实行退休制,退休队员每月领取补贴60元、45元不等,从1987年起,耕山队每年还给每名队员配两套服装、一双皮鞋,人们羡慕地说,“玉溪女”真风光啊!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森林法》,有些已离队的老耕山队员,片面理解“谁造谁有”的精神,几次合伙闹到村里、镇里、县里,甚至告到省里,要分木材。葛兰妹坚定地说:“耕山队没有散,木材是集体的。我是共产党员,要我丢掉原则,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要。”这一年耕山队和江苏省某单位签订了木材购销合同,当对方派两部汽车来装运时,突然十几个闹分股的妇女爬上汽车不让装。按合同规定,10月1日前要是木材不能交运,要罚违约款5.5万元,形势异常紧张。还有一天晚上,9点多了,那些闹事的人又到葛兰妹家里,逼她答应分股,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架势。葛兰妹忍受着恶言秽语,向她们耐心地讲道理,直到夜里一点多钟,才好不容易把她们劝走了。葛兰妹累得手脚发软,两眼发黑。这一夜,葛兰妹想了很多。她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个人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她关心的是如何维护集体利益。在十分困难的时候,她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耕山队的情况。过了不久,省委、县委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到耕山队,向群众讲清政策,并指派林业派出所人员护送江苏采购木材的汽车,顺利从耕山队装运木材,平息了这场长达几个月的风波。此后,耕山队队员对发展集体生产更有信心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耕山队集体生产发展更快了。如今,只见莲花山头林木葱郁,山坡茶果飘香,山塘水库里鱼儿成群,鸭子欢叫,好一幅立体农业的锦绣图画。目前耕山队已拥有资产达2000万元,种有杉木、马尾松5151亩,毛竹200亩、锥栗140亩、柑橘158亩,油茶、茉莉花、银杏等50亩,山塘水库两座、养鱼2万尾、养鸭4000只,队员每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女耕山队先后为玉溪的公共福利事业捐资90余万元,铺设水泥路11条,总长1700米;建造长48.6米的石拱桥;建280平方米的敬老院、470平方米的幼儿园各一座,重建了古迹天汉亭和玉女凉亭,为市儿童公园捐资1万元;还发给本村271位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17元零用钱,发给3名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0元零用钱,累计40余万元。资助村里考上大中专院校的138位学生,累计14万元。

47年来,耕山队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中央、省、地、市级称号100多个,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葛兰妹先后当选为五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六次妇代会代表,获得省、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在,耕山队在“绿色银行”的存款达1000万元,集体累计收入300多万元,人均为国家创财富30多万元。

葛兰妹又有新的打算了,她要办加工厂、办公司,虽然去年为乡亲搞流通销售柑橘100多万斤,她还想办个大的流通协会,为乡亲再谋福利!

一位识字无多的农村妇女,一位身居僻壤而有鸿鹄之志的共产党员,以她的信念,以她的坚持,以她的宵旰劬劳精神,在平凡的劳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葛兰妹她是共和国的巾帼英雄。

一支硕果仅存的妇女耕山队,四五十位原该围着灶台转的村姑农妇,以她们的团结,以她们的勇气,以她们的共同富裕理念,把荒山野岭生生建成座人间的花果山。这是一杆飘扬了47年不倒的红旗。

葛兰妹,玉溪妇女耕山队,我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