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23: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 遥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漳州卷)122.以海为生,月港人的生活习俗

 

 

    1.月港人的“海国”生计

 

明代王世懋指出漳州人“以舶海为恒产王起宗认为“海国也”“其民毕力汗邪不足供数口岁张艅艎赴远夷为外市而诸夷遂如漳窔奥间物云。([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版13页月港靠海当地人自然能够以海为生时人云“闽为岐海而诸邑于海最近者莫若澄“邑人以海为生活小艇渔歌每截流而横绝岛巨航宝货羌趁舶而狎贾胡。([明]梁兆阳修蔡国祯张燮等纂:《(崇祯)海澄县志卷一舆地·》,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崇祯六年(1633)刻本1992年版329明末海澄人詹海章宴海楼赋“斥卤多而沃腴少居民因海以为田取给于鱼虾蚌蛤而为利商贾多逐末以谋生舟车辐辏而奔驶”由此可见月港民众有海利之便了农民多以做渔民和海商为主

嘉靖龙溪县志“海乡之民多业渔往往浮家泛宅目有罾艚网艚畟艚之类皆为机网以取鱼海潮上渔舟西归如乱叶人多于鱼利之厚薄可知矣”即月港近海渔民太多捕鱼获利较小而月港海商的情况不一样。《嘉靖龙溪县志“商人贸迁多以巨舶行海道所获之利颇厚时有飓风之险亦冒为之[明]刘天授修林魁纂:《嘉靖龙溪县志卷一地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32册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本本卷第16页他们为了丰厚的利益制造巨大海船惜冒飓风狂浪之险去海外贸易而造一艘远洋大船成本较高漳州沿海民众往往集资造船“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清]顾炎武撰黄珅等校点:《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3091页这是漳州府沿海民众的常见风气如嘉靖二十六年(1547)漳州月港多家海商“造过洋大船往来暹罗佛郎机诸通易货物同时漳州海商与泉州海商还与日本海商贸易往“倭亦以巨航至”嘉靖中“有佛郎机船载货泊浯屿漳龙溪八九都民及泉之贾人往贸易焉巡海道至发兵攻夷而贩者不止其中就有龙溪县八九都海商张维洪迪珍等24人集资建造一至两艘远洋大船“接济番船”不久张维迪珍24人干脆号称“二十四将”“官兵不能制”[清]顾炎武撰黄珅等校点:《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29683106页

 

    2.月港海商的海洋知识

 

自唐代以来漳州沿海商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括潮汐知识可靠的航海经验和海洋气候经验

首先看漳州出海商民对潮汐的经验总结漳州府龙溪县正德八年(1513)的潮汐记录:

漳州府所领六县唯龙溪漳浦二县近海故潮汐入焉龙溪县潮由濠门海沧二夹港入分为三派一派入柳营江至北溪止一派入浮宫至南溪止一派入福河郡治南过通津门至西溪止……所谓潮汐者昼潮以朝至故名夜潮以夕至故名汐总而言之皆谓之潮也为消长也各应时而至如初一初二昼潮以卯时长午时消夜潮以辰时长子时消至初四初五则昼潮以辰时长未时消夜潮以戌时长丑时消率两日而移一时其为大小也各应候而至如每月初三日潮大初十日潮小十八日潮大二十五日潮小率八日而一变至于每岁卯酉二月皆大而酉月为尤大夫潮候在天地间应时应候毫发不爽[明]陈洪谟修:《(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七山川·龙溪县》,厦门大学出版社影印明正德八年(1513)刻2012年版443445页

这个记录包含正德八年(1513)龙溪县倒灌入江潮汐的地点数量以及每月潮汐的具体时间这是现有文献中有关龙溪县潮汐的最早记载

嘉靖龙溪县志对漳州沿海的潮汐进行了进一步总结

候潮之法以太阴每日所躔天盘子酉之位而定其消长月临于午则为长之极历未及申酉则极消消极复长以至于子又为长之极自是至卯而消复至于午而极盛此其大较也然月顺天右行积三十日始一周每日临子酉四位时有先后故潮因之亦有昼夜早暮之不同云

初一初二十六十七潮至在巳亥二时初三、初四、初五、十八十九二十潮至在子午二时;初六、二十一、潮至在未、丑二时;初初八初九初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潮至在申、寅二十一十二二十六二十七潮至在卯酉二十三、十四、十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潮至在辰戌二时。

右分为六节应月消长月行虽有常度大率朔望前后则行疾至上下弦则行稍缓月行疾则度嬴而潮盛月行缓则度缩而潮微水阴气月为阴之母其相应如此[明]刘天授修林魁纂《嘉靖龙溪县志》卷一《地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影印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本卷第22—23页)

《嘉靖龙溪县志》编于嘉靖十四年(1535)距离《(正德)大明漳州府志》编定的正德八年(1513)2O余年嘉靖十四年龙溪县候潮法总结得比较清晰主要以太阴天盘四位法为基本理论。

崇祯六年(1633)刻印的《海澄县志》也有记载

(前略)漳人之候潮也夜则以月昼则以时于指掌中从日起时顺数三位长半满退半尽以六字操之毫发爽海上渔者于海啸则知风海动则知雨潮退则出潮长则归其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满正午初八廿满在早晚初十廿五日暮潮平”又云“月上水翻流月斜水半月落水汐尽潮则呼曰南流上汐则呼曰北流落”……至海外之潮已平而内溪犹长则气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回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为度其穿达支流仍以百里而缓……论曰澄昔故荒薮也建邑以来顿称望国因天因地存乎其人王气所钟自觉二仪永奠三辰重朗者焉观象度形借斯具高丘远浦备加采撷绮望咸罗试展卷而思长维照夜殊胜于烛燎成图无假于聚米矣。([]梁兆阳修蔡国祯张燮等纂(崇祯)海澄县志》卷一《舆地·胜》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崇祯六年(1633)刻本1992年版330331页)

这说明至明朝末年月港人的候潮法更为便利可以在指掌细数民间总结更为详尽。至于“驾舟洋海”商人们不仅凭风潮信来判断也可以参照月亮北斗来夜航。这反映出漳州海商更加丰富的远洋航行经验。

 

    3.航海经验总结

 

漳州海商常年以海为家航行于海洋之间“比岁海滨人视越贩为常事”“夫越贩起于富人射利”“舶主土豪……走波涛中”与佛郎机等诸夷及南番诸国交相往来。([]顾炎武撰黄珅等校点《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105页)经过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探索漳州航海者对海洋气候海道航行技巧沿线诸国风土人情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崇祯)海澄县志》云“至于驾舟洋海虽凭风力亦视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无月唯瞻北斗为度。([]梁兆阳修蔡国祯张燮等纂(崇祯)海澄县志》卷一《舆地·胜》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崇祯六年(1633)刻本1992年版331页)

明末漳州府龙溪县人张燮《东西洋考》对海澄海商的航海经难有详细总结:

海门以出洄沫粘天奔涛接汉无复崖埃可寻村落可志驿程可计也。长年三老鼔枻扬帆截流横波独恃指南针为导引。或单用或指两间凭其所向荡舟以行。如欲度道里远近多少准一昼夜风利所至为十更。约行几更可到某处。又沉绳水底打量某处水深浅几托(方言谓长如两手分开者为一托)赖此暗中摸索可周知某洋岛所在某处礁险宜防或风涛所遭容多易位至风静涛落驾转犹故循习既久如走平原盖目中有成算也[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卷九舟师考》,中华书局1981年版170页

张燮的东西洋考可以说是明末海外贸易的“月港通商指南”他明确指出远洋航行主要依靠指南针已经发展出单针与双针导航并以“更”作为航程计算单位“托”为海洋水文测量单位这样月港的海商就能比较充分地掌握以月港为中心17世纪西太平洋贸易航路信息掌握了远洋航行导航工具程及其计算方法定位方法等当然因为东西洋考是张燮当时应海澄县令陶鎔漳州府督饷馆别驾王起宗之邀而属于半官方身份能够充分搜集到各种信息“间采于邸报所抄传与故老所诵述下及估客舟人亦多借资多是一手资比较真实可靠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也有对漳州海商航海经验的记载

(漳州)商舶则土著民醵钱造舟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其出有时其归有候广洋巨浸船一开帆四望唯天水相粘无畔岸而海人习知海道率用指南针(即罗经)为其导向相传有航海针经》,针或单用或指两辰间以前知某洋岛所在约更时当行水路几许打量水深浅几托(方言“几仞”为“几托”)海中岛屿作何状某洋礁险宜慎或风云气候不常以何法趋避异时海贩船十损二三及循习于常所往来舟无恙若安澜焉。盖海滨民射利精如此。[]顾炎武撰黄珅等校点《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091页

顾炎武所载内容指出漳州海商熟悉海洋其航海能够“出有时”而“归有候”。航海之人熟悉前往各洋的海道。他们航海技巧娴熟有罗盘指南针指引其前进方向。尤其是他们总结航海经验制作了《航海针经》罗盘指南针可以是单针或两辰针在到达某个蕃国海港之前就能够知道其方向知道航程大约是几更当地水文情况如何周围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岛屿或洋礁险或遇到恶劣气候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化解等即如《顺风相送》《渡海方程》等。

关于《航海针经》这里再稍作补充。航海针经或简称为《针经》或类似于近年发现的《针路簿》或《更路簿》应相当于现在的航海日志是航海人多年航路的记载和经验总结。张燮指“舶人旧有航海《针经》皆俚俗未易辨说余为稍译而文之。其有故实可书者为铺饰之。渠原载针路每国各自为障子胜破碎且参错不相联余为镕成一片。沿途直叙中有迂路入某港者则书从此分途轧入某国其后又从正路提头直叙向前其再值迂路亦如之。]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之《凡例》中华书局1981年版20页张燮这段话是《东西洋考凡例》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说明航海针经一般每艘船都有记载不同不同地域商人的俚俗用语也各异很大一部分只是记载去某个南洋蕃国的航线。张燮把同一条航线可以到达的国家或港口串联起来有张燮《东西洋考》第九卷《舟师考》。就此而言张燮可以说是明末中国远洋航路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