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1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新民俗与老传统

 

汪毅夫

 

 

台湾民间中秋节庆活动有月下烤肉的情节。某年中秋,我在台湾高雄亲见其详:众多人家,在门口、户外,围坐而烤肉,月光之下,炉火之烟、炙肉之香四起。有学者告诉我,这是新民俗。归来查看吴瀛涛《台湾民俗》(台湾时代书局1975年8月第4版),未见此情节的记载。由此视之,1975年版的《台湾民俗》,或者说,1975年前后的台湾民俗,尚无中秋烤肉的情节,称之为新民俗,应该是有理由的。但我仍然相信其来有自,新民俗应该承接着某些老传统。我读书不多,却也记得一条资料。清代乾隆年间,福州诗人郑大枢《台湾风物吟》有句并注曰:“夺采抡元唱四红(中秋士子递为燕饮,制大肉饼朱书元字,用骰子掷四红取之,为夺元之兆),月明如水海天空”。在我看来,新民俗之月下烤肉,承接的应该是月下“制大肉饼”的老传统。从另一个角度看,郑大枢所记月下“制大肉饼”是闽南地区的老传统。我从幼年到老年,数十次参加闽南的中秋“博状元饼”节庆活动,每见“大肉饼”,就有人说这才是传统的老月饼。台湾移民多来自闽南,台湾风俗多传自闽南也。吴瀛涛《台湾民俗》所记、我们今日亲见的台湾中秋其他节庆活动,也无一不是“不断重复的历史过程和现象”。例如,中秋日“各户拜公妈(祖先)、拜土地公。供品有中秋月饼、牲醴醴等。另供拜‘米粉芋’(混芋之米粉),此因俗谓‘食米粉芋,有好头路’(芋、路谐音),以为此日食米粉芋,祈求祖先之灵保佑,会有良好职业”。闽南各地也有中秋“吃新芋,讨好头路”的说法和做洪。就业问题、就业难的问题,古来不断重复,“食米粉芋”“吃新芋”之俗自然是重复不断也。

我曾听著名学者王连茂教授有关闽南侨乡新民俗的学术报告《传统的回归与变迁:闽南文化的当代思考》,相当精彩。王连茂教授报告他从田野采集的多种新民俗事像,并“阐述了这样一些观点:闽南民间传统的复兴是多种因素交互驱动的结果。在旧传统的形式下,人们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统,而传统的创造乃是不断重复的历史过程和现象。正如伊利·霍斯邦( Eric Hobsbawm )所说的,所谓旧有的‘传统’,其起源多数是近期的,有时甚至是被创造的。而且,‘被创造的传统’通过不断重复的一系列实践来灌输某些价值和行为模式,受着公开的或默认的条规支配,有其特定的仪式和象征意义,被自动地认为是过去的延续”。现今台湾中秋节庆里月下烤肉的新民俗,与古之台湾和闽南月下“制大肉饼”老传统的关联,自古以来重复不断的中秋“食米粉芋”之俗,可以证明王连茂教授的观点。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