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0:3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亚洲自由民主灯塔”的幻影

 

汪毅夫


 

设若有人常揽镜自顾而言曰:“你怎么可以这么帅?你是最帅的”。久而久之,他便相信了:他是最帅的。这是心理暗示和心理暗示的绩效。台湾戒严时期(1949—1987),有高强度的“反共”宣传(所谓“反共文化战、心理战、意志战、总体战、立体战”)贯穿全程。“反共”宣传的论调之一是“台湾是亚州自由民主灯塔”“大陆是不自由不民主的沦陷区”。时长38年的高强度的“反共”宣传,其受众却囿于台湾岛内。岛内受众反复接受“反共”宣传的心理暗示,其压强之大可知、其绩效之大亦可知矣。及至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严,许多岛内受众已经相信“台湾是亚州‘自由民主’灯塔,大陆不自由也不民主”的说辞。时至今日,这种误解已成为部分台湾民众统一认识的障碍,成为部分台湾政要阻碍统一的借口。台湾政要的相关言论有,“要一国良制,用好的制度代替不良的制度”“大陆实现民主化制度后就可以谈统一”等。

马英九近日提出的“和平民主统一”,除了有统一要“尊重台湾人的意愿”的意思,还有同大陆比民主的潜台词。这是他一贯的看法,他在2008年5月20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演说里就这样说了:“我们赢得了‘亚洲和世界自由民主灯塔’的赞誉”“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

实际上,“亚州自由民主灯塔”不过是一个幻影。我做过抗战胜利后台湾政治史的研究。我发现,战后台湾政治史有三个自然段落:1.內战时期的台湾(1946—1949)。这个时期恰是台湾“2·28事件”发生前后的时期,除了1946年的二波选举(2至4月各区乡镇民意代表、各县市参议员、省参议员的选举,10月31日17名“制宪国代”的选举)情况良好外,民众不自由、社会不“民主”;2.戒严时期的台湾(1949——1987)。这个时期哪有自由、民主?有之则假自由、假“民主”也;3.李登辉阴影里的台湾(1988一今)。这个时期的“自由民主”,是异化的“自由民主”。

在我看来,在涉及两岸“自由民主”问题时,放弃话语权无异于无视台湾同胞统一认知的障碍。现在是时候正面阐述、全面批驳了。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