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15: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锦才

印象台湾



野柳景观


岁在辛卯,时值仲夏,与几位同仁去了一趟台湾。虽然时间很短,且走马观花,但检点所得,至今仍留有印象。

台北掠影

今日台北,可看的地方虽然不少,但行前从传媒那里得知,台北故宫博物院与101大楼,人气最旺,于是参观过“国父纪念馆”,便直奔101大楼。

所谓101大楼,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落成于2003年,含塔尖的高度为509米,2007年阿联酋的迪拜塔建成之前,曾是世界第一摩天大楼。由于其地面的层数一百零一,故而有“101大楼”之称。

走近“101”,但见大楼直插蓝天,气势雄伟,而细观其形状,则犹如拔节的青竹。

游客上楼之前,先要拍照,这个细节让我大惑不解———这里并非办出入境证件的地方,为什么也要“立此存照”?

带着疑问走进电梯,仅仅用了37秒,就上到了89层,感觉是既快又稳。

从89层高处看下去,台北四周的远山、近水,市区的楼宇、街道,尽收眼底。看得出,20层以上的高楼比较少,多的是中低层建筑,“101”的出现,堪称横空出世,说得俗一点,颇似“鹤立鸡群”。

浏览一番之后,我们通过楼梯,走上观景平台。本想可以看得远些、清楚些,但因防护栏建得太高,很难眺望。

回到89层,准备下楼时发现,有个柜台专门出售101大楼景观与参观者“合影”的照片,价格不菲,这才恍然大悟,进来时之所以要游客留影,是为了后面的“生意”做铺垫。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也可以放弃“合影”,不买就是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士林镇外双溪。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落成。现代化的建筑依山傍水,碧瓦黄墙,颇有中国气派。不过,能让游客慕名而来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建筑,而在于它收藏的文物达60余万件,且多为稀世珍品。

走进展厅,导游引领我们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特别强调,主要看“三宝”,即毛公鼎、翠玉白菜和东坡肉石。前者,有铭文499字,为中国青铜器之最,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后两者,惟妙惟肖,展示出造物者的智慧与中国工艺水平之超群。虽然过去曾在影视或图片上看过,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实物,还是有一种兴奋感。

看过博物院里的“三宝”和另一些文物,我惦记着正在此间合璧展出的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想起温家宝总理关于这幅巨画命运的动情之言———“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觉得不能放弃机会,便前去观看。在排了近个把钟头的队之后,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的“合二而一”。

走出博物院,我忽然想起流传颇广的一句话:“台北故宫,没有故宫,但有文物;北京故宫,虽有故宫,没有文物”。显然,前半句是对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乃新建筑,的确没有故宫,但有丰富的文物。后半句就值得商榷,因为北京故宫不仅有相当数量的旧藏文物(尽管被转移到台北的很多),还有不少新藏。这些新藏都是建国之后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或收购、受赠所得,价值连城,焉能说北京故宫没有文物?

台北除了“101大楼”与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些值得去的地方。例如凯特南大道(凯特南是台北最初原住民的名称)。这里有座西洋建筑,旧时为日本驻台湾总督府,现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办公地。前些年红衫军反对陈水扁的活动就在凯特南大道举行,电视曝光率很高,因此留下印象。如今走在这里,还能回忆起当年人潮涌动的情景。

台北的夜晚,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街上的招牌多为竖挂,而且向外突出,到了夜里,招牌灯箱一亮,整条街道就显得特别红火。当天晚上,我们为了确定逛街的去向———是前往西门町体验浪漫风情,还是到士林夜市看小吃摊,经过一番“讨论”,最终选择了后者。

士林夜市设在一条老街上,楼房比较陈旧,街边还有一座供奉妈祖的慈诚宫。漫步其间,只见摊点林立,多的是风味小吃,也有卖流行服饰与杂货的。游人比肩继踵,很是热闹。但我们既没有品尝小吃,也不买东西,只是见识一番,做个纯粹的看客。

第二天上午,参观士林官邸。此乃蒋介石在台北的居所,从1950年3月1日到1975年4月5日,他与宋美龄就住在这里。官邸的前身是日本总督府所属的园艺用地,台湾光复后做过园艺试验所,范围很大,树木葱茏,环境幽静。正馆里有穿堂、会客厅、书房、餐厅、画室、卧房,等等。

走在士林官邸,看到听到的都与蒋介石有关。然而为了赶往新北市的野柳风景区,我们只得匆匆离开。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则只能暂时放下,留待以后再说了。

日月潭


野柳观景

风光旖丽的野柳是一处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俗称岬角。站在野柳风景区内侧的海边远眺,导游告诉我,前方便是基隆港。这让我想起大陆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歌中唱道:“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记忆中,基隆是最早被我认识的台湾地名。那是六十多年前,抗战胜利,二姐夫与堂哥曾到台湾教书,他们回家乡后常常提起那边的“鸡笼”(即基隆)。因为地名怪怪,我记得特别牢。

进入风景区,但见游人川流不息,并朝着同一个方向走。毫无疑问,这都是为了一睹野柳的绝景———女王头像。记得来台湾之前,我曾在网络上读到一篇介绍野柳的文章,说女王头像的脖子由于风化严重,已经变得很细了,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断掉,要看就得抓紧时间,否则将留下遗憾。

如今,女王头像就在不远处,那里还有众多形状各异的砂岩。据介绍,这是因长年海浪的侵蚀、岩石的风化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所造成。女王头像只是当中的一个,但由于知名度极高,引得游人纷至沓来,近距离地欣赏再欣赏,并与之合影留念,其余的“芸芸众生”,则被冷落在一旁。

野柳的女王头像,的确神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其形成的过程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怪乎台湾旅游业把它当成一张名片使用,引得海峡西岸的同胞向而往之。听导游介绍,对女王头像的未来,有关部门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主张保护,建议采取人工加固的办法,使“女王”的脖子不再细化;另一种主张随其自然,认为加固属于画蛇添足。

先前,我以为野柳的海边只有女王头像,对其可能的断脖颇为忧虑。到了野柳,就不再担忧了。这是因为,即使“女王”的脖子真的断了,头像彻底消失了,公园里那座惟妙惟肖的仿制品,还可让人“缅怀”,何况海边那些默默无闻的砂岩,说不定其中某一处还会有新的名人头像或别的拟人形状出现。因为大自然有这种兴趣,也有这个能力。关键在于时间,更在于人的发现。女王头像不就是这样的吗?

距离女王头像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自然景观,人称仙女拖鞋。那是在大片岩石上出现的一小块颜色较深的凹凸处,因形状颇似拖鞋,故而名之。这种“仙人遗迹”,别的地方也有,并不希罕,而且拖鞋的形象不够逼真,因此游人远不及看女王头像的多。

士林官邸


除了女王头像、仙女拖鞋,野柳风景区还有一些景点,如海岬最边处的灯塔。站在那里,往东看,是浩瀚的太平洋;往西看,是诗人所形容的“浅浅的”台湾海峡;往北看,则是我国的东海。然而此时,导游已让我们“撤退”南下,想去观赏灯塔及其周边的景色,只能留待下一次了。

新竹的城隍庙与贞节坊

新竹,旧称竹堑,清代为淡水厅的所在地,后来淡水厅撤销,改名新竹。这里有台湾的科技工业园区,教育也很发达,但我们只是借宿一夜,没有安排游览项目,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倒是早晚自由活动,看到了城隍庙和贞节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竹的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是台湾唯一的都城隍庙,官阶最高,香火也最旺。台湾民间流行一句话,“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可见其知名度。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城隍爷出巡,是新竹的一件大事,信众扶老携幼迎候,绵延数华里。

城隍庙位于新竹的中山路,离我们的下榻处不远。按中国民间信仰诸神的设置,所谓城隍,乃掌管阴间与阳间人的善恶并进行赏罚的神明,即“理阴赞阳”。城隍庙几乎是按封建时代的衙门来建的。新竹的城隍庙尤其如此。走进大殿,先是看到两尊神像,即范、谢二将军,威武勇猛,然后是四个差役的雕塑,即喜、怒、哀、乐四捕快,神态凶狠,继而是六个司(即延寿司、增禄司、乐善司、罚恶司、速报司、阴阳司)的主管者,形态各异。最后是黑脸长须的城隍爷,他高高在上,两旁分列判官。再看大殿的梁上,悬挂着一个大算盘,据说是城隍爷用来计算人世罪恶的,殿前的对联写道:“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

如此布置,再加上庙里光线昏暗,看起来有点阴森可怕。笔者以前曾到过一些地方的城隍庙,但没有一座比新竹城隍庙更“衙门化”、更“规范化”的。或许是这个原因,兼之历史悠久,它被台湾有关部门定为三级文物单位。庙中最富有价值的,一是门前的两根龙柱,精雕细刻,非常精美。二是进门处上方的木构八卦藻井,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据记载,这是惠安木雕大师王益顺于1924年,应邀到新竹留下的杰作。

在台湾,寺庙前常常是小吃摊的集中地,新竹城隍庙更是如此。那天晚上,我们进城隍庙之前,先是穿过一排排、纵横交错的小吃摊,其间顾客满座,气氛热烈,红火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天清晨,当我走出旅馆到外面散步,再次来到城隍庙时,昨夜庙前的热闹场面已不复存在,但摊主们已早早上班,摊位前也有零星顾客坐在那里用餐,可见台湾小吃摊的老板是相当辛苦的。

回程时,发现左前面的小街前立着一座牌坊,便拐进去看个究竟。牌坊的匾额是“天旌节孝”四个大字,两边的对联为:“苦雨凄风未悔当年九死;黄章紫诰共钦此节千秋”。根据牌坊上的记载,这是朝廷为淡水厅林炽之妻杨氏所立,建于清道光年间。

虽然无法知道这位杨氏节妇的生平,但从牌坊联句中的“苦雨凄风”与“未悔当年九死”分析,她的一生必定非常悲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鼓吹女人以男人为纲,严守“三从四德”,于是千千万万贞节坊,便成为千千万万女人失去自由与青春的标志性建筑。在大陆,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摧毁,旧时的贞节坊已经很少了,而在台湾,可能也不会太多,能在新竹看到“天旌节孝”坊,也算巧遇,焉能不记?

别样的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的群山环抱之中。可能因地处台湾的中心点,故而有此名称。

从远处看中台禅寺,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如果不知道“底细”,很可能把它当成高级酒店。有人因此戏称其为“五星级庙宇”。据说这座禅寺的设计者与台北“101大楼”的设计者为同一个人,即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禅寺设计费时三年,施工长达七年,投资共30亿新台币。

走近禅寺,仰望金光闪闪的莲花宝座托着巨大的金顶以及高达140米的塔尖,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因为中国的佛寺布局,多为平面院落式,故尔称寺院,而中台禅寺却采取垂直、立体的形式,向高层(而不只是多层)发展。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颠覆。

别样的感觉随处可见。例如建筑材料,传统寺院多为木材与砖头,中台禅寺则多用花岗岩。建筑风格,传统寺院体现的是中国气派,中台禅寺却以西方的建筑理念为主,融汇了佛教、天主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的诸多因素。殿堂的布局,传统寺院的大雄宝殿居于最显赫的位置,中台禅寺有16层,按说大雄宝殿应置于最高层,以便佛陀俯视凡界,然而却被安排在底层。敬祀的形式,传统寺院多为上供、烧香,中台禅寺没有这一套,因此看不到香烟缭绕的情景。信众献给佛陀与诸菩萨的,都是盛在小瓷碟的鲜花,显得很清雅。

中台禅寺还有许多别样之处。

寺院的两扇大门,是铜制的,高12米,又高又沉,非常罕见。步入禅寺,含笑的弥勒佛迎面而坐,他的背后是韦驮,身着甲胄,合掌捧金刚杵,这意味着中台禅寺乃十方丛林,云游的行脚僧可以安心住下。接着出现的是四大天王,按传统寺院的安排,他们应置于入口处弥勒佛的两旁,中台禅寺则另设天王殿,天王们分别拿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法器,站在殿堂的四个角落。令人惊讶的是,这四尊黑花岗岩石雕,高度均达到12米,重100吨,而且每个天王的头都有四张脸,上部与天花板相接触,威武异常,可谓“顶天立地”。

从天王殿拾级而上,就到了大雄宝殿,殿中坐着的是佛陀释迦牟尼,分列两旁的是弟子苦行迦叶尊者与多闻阿难尊者。与传统寺院大雄宝殿不同,这里显得简单朴素。殿前没有垫子,自然也看不到信众跪拜,估计晨昏时刻,僧尼们也不必敲木鱼做功课。

大殿的两侧,一边是祖师殿,供奉着达摩祖师,这位印度僧人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将他置于佛祖之旁,也算是对他创立禅宗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褒奖;另一边是伽蓝殿,供奉的是关云长。虽然他没有手持青龙偃月刀,而是一身文官打扮,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身经百战杀人无数的关老爷,怎么也成了佛?继而一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关老爷可能早已“顿悟”到了。

游中禅寺,虽然没有登上高层,而与大庄严殿、大光明殿、万佛殿失之交臂,但仍有很大收获———过去认为佛寺千篇一律的建筑布局,在这里被彻底打破了。

山林韵味日月潭

提起日月潭,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很熟悉,可谓“天下无人不识君”。

日月潭位于南投县,与中台禅寺距离不远,导游于途中介绍说,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与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平均水深30米。同伴中有人问,与杭州西湖相比,谁大?导游回答,日月潭面积9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

一如中国的其他名胜,日月潭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传说。相传古时候,潭边住着一对恩爱夫妻———大尖与水社,他们男耕女织,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潭里的两只恶龙,吞噬了过路的太阳与月亮,大地因此一片漆暗,人民无法正常生活。大尖与水社见此情况,挺身而出,与恶龙大战,最终杀死了这两条害人虫,使日月重新回到天上,老百姓感激万分。后来,这对英雄夫妻分别化成了两座大山,即大尖山与水社山,永远矗立于日月潭边。

游览车行至日月潭边,我们没有立即去找船,而是先参观山坡上的文武庙。

所谓文武庙,即孔夫子与关云长同时供于一庙之称。去年我到福建连城采风时,就在培田村看到一座,当地有位文史工作者告诉我,全国有三座文武庙,除了连城,其他两座分别在浙江的富阳和台湾的日月潭。我记住他的介绍,到了日月潭文武庙后注意观察与对比,发现这里的历史较短,但规模很大,台湾一些名流政要还为它题写匾额或对联。我还看到,这里的武殿不仅供奉关羽,还供奉岳飞,因此有副对联写道:“大义千秋大忠千秋;晚汉一人晚宋一人”。

从文武庙的山头看过去,日月潭就在眼前,这个美丽的高山湖泊,四面青峰,一泓碧水,正如清代有人写诗赞道:“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泛舟日月潭,是件很惬意的事。微风习习,阳光柔和,蓝天白云,影入水中。人与自然,非常和谐。船行不久,即经过一巴掌大的小屿,邵族人称之为“拉鲁岛”。它可能是世界上“有名有姓”的最小岛屿。以拉鲁岛为界,潭分南北两半,北面较大,状似圆日,南面较小,形如弯月。日月潭因此得名。但人在船上,没有这个感觉,或许乘飞机从高空俯视,能看出个究竟。

日月潭边有座青龙山,海拔955米,山顶的慈恩塔高45米,二者叠加起来,塔尖离海平面恰好是1000米。巍巍高塔,无疑给日月潭增加了几分景色。

船至山边,上岸参观名刹玄光寺,匆匆下来,发现有个卖“古早味”茶叶蛋的小店,顾客盈门。听人介绍,老阿婆卖茶叶蛋从18岁卖到如今的81岁,声名远播,一天能卖1000个。品尝后不能不说:“味道好极了!”

站在玄光寺前的观景处,笔者再一次眺望日月潭,并试图与杭州西湖作比较:西子湖毗连市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留住众多骚人墨客才子佳人;日月潭藏于深山,水丰草茂,林深路滑,引来过无数虎啸猿鸣鸟飞虫爬。前者多些人文气息,后者更具山林韵味。当然,一切都非绝对。因为西湖的美不乏自然因素,日月潭之秀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安宁 供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