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9 16: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谭嗣襄、谭嗣同兄弟与台湾



谭嗣同
 


梁启超《台湾杂诗》有诗并注云:

西北涛头起,故人曾独来。徙薪谋议苦,横海壮心摧。碧血随青史,名山托古哀。欲寻旧綦迹,溽雨长莓苔(死友谭壮飞于甲午前后曾两渡台,欲有所建树,不得志而归。其所著《仁学》,初题曰“台湾人所著书”。

连横《台湾诗乘》亦记:

浏阳谭壮飞先生嗣同,字复生,敬甫中丞之第三子也。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弱冠后,两渡台湾,有所擘划,因号东海褰冥氏。故其所著《仁学》,犹署台湾人撰,盖有所避忌也。戊戌政变,与林旭、杨秀深等被难、时论伤之。著《莽苍苍诗》二卷,惜无在台之作。

唯《寄仲兄台湾》一首云:“孤悬沧海外,洲岛一螺轻。狂飓宵移屋,妖氛昼满城。依人王粲恨,采药仲雍行。所愿持忠信,风波险亦平”。

《又得仲兄台湾书感赋》云:“少小思年长,年增但益悲。我今年廿五,四顾竟安之。无命愁相慰,非才愧所知。犹疑沧海客,栖息已高枝。连遇荆南刖,仍空冀北群。十年赓塞曲,今日逐燕云。飘荡嗟如我,蜚腾时望君。谁知万里外,迹踪困尘氛”。

按,(其)仲兄名嗣襄,字泗生,国子监生。光绪十五年,依台湾道唐景崧于台南。后卒于蓬壶书院,年三十有三。

20余年前,我曾据《谭浏阳全集》记:

光绪十五年(1899)五月五日,谭嗣同之仲兄谭嗣襄客死于台南蓬壶书院。谭氏兄妹凡五人,谭嗣同的大姐谭嗣怀“在室殇”,伯父嗣贻和二姐嗣淑于光绪四年(1878)相继暴疾而殇(据《谭府徐夫人墓志铭》),及仲兄嗣襄故去,谭嗣同便成为兄妹中唯一的生存者,归葬仲兄之责自然属之嗣同。于是,谭嗣同的生活履历上有了首次渡台的记录。在谭嗣同留存的文稿中,至少有三处提及奔兄丧之举:其一,《城南思旧铭并叙》有云:“……后携从子传简入京师,寻所经历,一一示传简。且言余之悲,传简都不省意,颇怅恨以为非仲兄无足以语此,而仲兄竟殁。素车星奔,取道南下洼……”其二,《先仲兄行述》记:“叔弟嗣同以丧归葬于冷水井之原”;其三,《笔识》卷下记:“方余之遭仲兄忧偕从子传简困顿海上也”(“海上”用指台湾,《笔识》卷下记嗣襄赴台亦记为“先仲兄之去海上”)。这三处记载,透露了谭嗣同赴台奔丧的消息。按照常理,谭嗣同闻仲兄噩耗而“素车星奔”,其去处应是仲兄死所台湾;谭嗣同归葬其仲兄,也应是自台湾护柩归葬;至于“困顿海上”一语则更可说明谭嗣同曾为仲兄丧事滞留台湾。

谭嗣同渡台归来所作《先仲兄行述》称台湾道唐景崧为“戚属”,这是因为谭嗣同的二姐谭嗣淑“适翰林院庶吉士灌阳唐景崶”,而唐景崶正是唐景崧的“季弟”即三弟也。《先仲兄行述》记:唐景崧“以兄进于布政使沈应奎,沈进于巡抚刘铭传,刘一见奇之,与纵论时事,移晷乃退。明日,即委凤山县盐税”;“当道深赏其才,遂留台湾候补,且欲荐于朝,而以改委台南府盐务为信。此公牍至而兄殇矣”;“其殇也,台湾大吏叹息不置,沈布政尤惜其才”。据此可知谭嗣襄在台同台湾当道诸公的密切关系也。

谭嗣襄在台期间曾参与唐景崧主持的“诗钟之会”。唐景崧编录的《诗畸》卷五、卷六《分咏格(题目一雅一俗,或两俗,禁犯字面)》收有谭嗣襄的诗钟13联:

1.眉、偷鸡 京兆闲情轻扫笔

   邻家初睡稍依时

2.泥美人、拜帖 卿虽流丽形如醉

   我是平行版不呈

3.砚、猪头 聚墨差堪供麝染

   悬旂正好猎豝回

4.蝶、缺嘴婆 一梦化身我疑是

   前生谣诼陷人多

5.曹操、破瓦 鸳鸯冻拆知霜重

   乌鸦惊飞感月明

6.高低、雪 香印恰如钩映月

   好诗未若絮因风

7.萍、庶吉士打把式 絮飞曾向春江化

   金尽新从翰林来

8.贫女、送公车 别我着鞭先北上

   是谁压线到中年

9.落花、鸭肠 江绿九迴趋塞外

   坞香十里惜春残

10.灯、知县下乡 著录千秋传佛法

   携琴一路听农歌

11.鸡、跳加官 闻声惊起雄心客

   献颂先来假面人

12.冷饭、天亮 破晓漏声来禁院

   乞余风味似吴江

13.曲、女师 琴絃乍拨成新调

   鍼黹初呈当贽仪

谭嗣同亦有联语寄怀和纪念其仲兄谭嗣襄。

其《怀仲兄》联云:

沧江莽莽孤舟泊 一夜怀人听雨眠

《上巳怀仲兄》联云:

   江湖归梦消长夜 风雨离愁了一春

《题先仲兄石柱》联云:

恨血千年秋后愁闻唱诗鬼

空山片石苍然如待表阡人

谭嗣同另一次到台的时间和详情,谭嗣同到台所“谋议”、“擘划”者何事,这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谭嗣同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