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4 16: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孔锐

游氏民俗文化 传播两岸情怀




游酢(北宋学者,字定夫)的家学、家教、家风祖训,在闽北广泛流传,世世相传。福建省南平市南山镇每逢游氏家族子孙结婚之际,厅堂上必写“世叔遗风齐名东里,程门立雪载道南来”的楹联。《左传》有记载:“太叔(世叔)继子产为政,使多盗的郑国治安趋于平定,太叔字游吉为游氏始祖,子产居东里”。《幼学琼林》亦记载了宋大理学家游酢“程门立雪游杨敬师之至”的语句。可见游氏祖宗的业绩彪炳千秋。

游酢祖训揭示了“立德、齐家、兴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对为人处世,忠君爱臣,尊父爱子,敬夫爱妻,家和邻睦,交友有信,正直做人等方面也有精辟论述。

游酢五世孙游严于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自建阳长坪迁居福建延平,开发凤池为游氏安居传世佳地。九世孙以仁公牢记曾祖父、南宋理学家游开的遗训:“要好子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是读书积善来”。他与诸弟子于元延三年(公元1316年)创建“御史定夫游公祠”于凤池。自此,每岁春秋仲丁举祠尝礼,月旦望即初一、十五日携子孙到祠堂举行谒拜圣祖酢公、孝祖隆德、讲经传旨义、祠命(按辈分命名)等活动。南平市凤池游氏出自豸山血脉,代有修祠之举,每次修祠碑记家教有之。如游纶之妻吴氏宜人家教“治家勤俭、待夫以敬、待宗党以恩、待姻戚以礼、待芷获严、祭先以诚、诲予以正、内外咸秩、四德罔愆”。乡人称“其贤过人远甚也”。游定夫祠碑记“义尽仁至而可以劝学、稗正、化民、成俗”。游氏宗祠在历史上发挥了上述作用,延续至今成为福建省南平市南山镇民俗教育实施家教、家学、家传的好教材之一,现为南平市首批爱国主义德育基地。

游酢“载道南来”传播程氏理学心切,先在武夷山五曲筑“水云寮”讲学传道,然后在游氏集聚地率先开办书院来影响各地。之后有故里建阳长坪“豸山书院”、崇安县澄川“游定夫书院”等相继建立,但时过境迁,均已不存。唯南平南山镇游定夫书院一枝独秀,该书院是酢公九世孙游以仁等始建于元延四年(公元1317年)。自1321年设立义田、义仓,如送一尊神主牌入祠,必捐一亩水稻田,每年祭祠馈赠一斤猪肉给捐田者,永远流传。还规定免费入学并设立奖学基金,凡是中秀才以上学位者,均可终身享用二亩以上的水稻田,延续至1949年9月。

游定夫书院遵循酢公办学宗旨、方针、学规、严谨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加之游纶(居敬之父)家教有法:“童龄入学,教之读书、举动必庄、出入必慎,皆有规范,经书或微词奥义亲为讲解,书‘敬箴’于座右,命儿辈朝夕讲诵,动以古人矩督励之”。明、清两朝书院培养和造就了许多能人志士,贤才达官。南平市凤池不到百户人家,其中不乏尚书、侍郎、御史、知府、知县等。最出类拔萃的明朝理学家、尚书游居敬其“五世宦仕”朝廷为其一家荣立六个牌坊。清代游昌莘家教严谨,子孙三代、官至五品以上将军达六人“荟萃于家”。叶向高宰相为游居敬撰墓志铭时指出:“盖公一以其乡四大儒为宗、躬行实践、盖有宋儒之风焉!”

南山镇“游定夫祠”、“游定夫书院”、朱熹高第“游开墓”、“游居敬御葬墓及其神道”等四处文物保护单位,为南平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也是联系台湾游裔的窗口、纽带和桥梁,它正在发挥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应有作用。

为修复游定夫祠等四处文物古迹,发动海内外游裔捐资的倡议书发出后,短时间内,筹资到50余万元,使修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将祠更名为“游定夫纪念馆”,凤池小学亦更名为“游定夫学校”。共计20个展室,陈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很受参观者欢迎。慕名而来的台北82岁高龄的游令仁在留言簿上写下“太叔文章安郑国、定夫道学仰程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水口拓寿写道:“梦见周公,醒拜定夫”,北京大学麻国庆教授题“文化之根”……来自美、英、日、印尼、新、马、泰等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各界人士、海内外游裔及学生、群众等到游定夫纪念馆瞻仰、谒拜者络绎不绝。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和博大,也受到了一次有意义的传统文化熏陶。

凤池村历来传统文化盛行,被誉为“文臣武将村”、“理学之乡”,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独特。近年,经上级批准,村里主要通道命名为:道南路、定夫路、居敬路、昌莘路、狮山路、四贤巷、台北巷、新建巷等,以缅怀先贤,激励今人。

南山镇纪念馆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游酢理学思想,先后召开研讨会四次,厦大高令印教授、南平师专程利田副教授先后出版《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等论文专著。出版《宋·游酢文集》(文白对照)新版、《游酢文化研究》专刊已出版4辑,还编印了《闽游族史》、《游酢及其后裔书画集锦》、《游定夫纪念馆、书院记事篇》等,创办《游酢文化小报》第1期。共计出书10本,约200万字行世。与此同时,录制《游定夫祠》电视宣传片,《情系定夫祠》、《游定夫书院修复落成剪彩庆典》、游裔闹元宵《春满人间》等录像录音,发行闽台海峡两岸游裔。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裔的强烈反响和关注,丰富了乡土教材的内容,填补了我国书库中游酢研究的空白。

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氏宗亲前来纪念馆、书院参观考察,寻根谒祖。通过海峡两岸交往联谊,加深了手足情谊。台北县游明财理事长对台办黄小姐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出生地,我一定选在凤池出生,因它是酢公祠所在地,人心所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台北市游朝雄理事长回台后,在《广平祠》刊上介绍南平,开展爱我闽北故乡活动。他们为凤池村慷慨解囊,慰问灾民,向长辈送礼金,为纪念馆、书院乐捐钱款,还设立游定夫学校奖学基金等(含面包车在内)近百万元,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贡献。

元宵是炎黄子孙传统佳节,凤池村闹元宵独具—格,他们有着崇敬名贤、尊重知识的传统风俗习惯。如迎“香亭”即木雕花轿样式,内有宋理宗皇帝于1227年赠游酢御赞(圣旨),追封游酢为“文肃”公。

原福建省委副书记何少川视察纪念馆后,曾题“立雪精神在,好学遗风兴”。这块培植游酢人文的芳草地,犹如一朵绚丽奇葩含苞待放,愿这百花园在众人的辛勤耕耘、浇灌下郁郁葱葱、长绿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