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23:2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朱熹 (1130-1200)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侨寓建阳崇安。淳熙五年(1178),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并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讲学,亲自拟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八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招门徒,传播理学。他于儒家经典中节选出“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绍熙元年(1190)首次刻印发行。至此,《四书》之名确立。五年,任湖南安抚使。上任之后,重修岳麓书院,并把《白鹿洞书院教条》颁布于岳麓书院,成为该院正式学规。庆元六年(1200),朱熹卒。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认定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以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养,切记体察,著紧用力,〖HJ1.95mm〗居敬持志”。他根据自己读书的体会,提出了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同时,他毕生致力于著书讲学,影响最深广的是《四书章句集注》。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书之要》《童蒙须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