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07: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漳州北派布袋戏 也称掌中戏、景戏、指花戏。福建地方木偶戏剧种。其唱腔音乐在清中叶以汉剧为主,民国初改唱京剧(当地称北管),后又以芗剧演唱,但打击乐仍保持京剧风格,为区别于泉州的“南派布袋戏”而称“北派布袋戏”。南北两派布袋戏同源。明代漳州已有布袋戏流行,清中叶以来布袋戏班大量出现,并形成“福春”“福兴”“牡丹亭”等不同流派。漳浦县佛昙镇白石村著名布袋戏艺术大师杨胜及其家族班社“金福春”为北派布袋戏的重要代表。早期的北派布袋戏角色与表演风格与京剧、汉剧趋同,后经几代艺人的不断创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道路,例如杨胜等人改布袋戏传统的坐式表演为立式表演,表演区得到拓展,表演人员增加,表演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原来仅有二人操戏偶,后根据剧情,可增至四五人,一些当代新剧目中甚至增至十余人。操偶艺人除了手上表演、口白唱腔,还要跟所操角色“走台步”,更增强了木偶人物的艺术真实感。和泉州南派布袋戏一样,北派布袋戏页创造并运用了许多特技手法,是布袋木偶的拟人化表演更为逼真生动,乐趣无穷。漳州市木偶剧团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多次出境访问演出,获极大成功。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