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12: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台湾绘画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因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等关系,两地画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史籍记载,自三国、隋代以来,汉人陆续登上台湾本岛或澎湖岛,福建绘画随之得到交流。至明清时期,大批移民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迁台,其中,以闽人最多。故台湾绘画深受福建地域画风的影响。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台湾,又给台湾带来汉文化。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次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更扩大了闽文化对台湾的传播。尤其是“康乾盛世”崛起的“闽西三杰”——上官周、华嵒与黄慎,其画风直接影响台湾绘画的发展。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台湾画坛涌现三位大家:本土的林朝英、林觉,皆承黄慎大写意画风。来自福建的游幕谢颖苏,诗书画印兼能,在台湾拓展文人画。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虽台湾建省与福建分治,但两岸翰墨情缘,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1895年始,日军占据台湾50年间,殖民者施行皇民化政策,禁止教习汉文化,中国书画艺术为汉文化的一环,同时也受压制。日本大力提倡东洋画(日本画、胶彩画)及西洋画(油画、水彩画),以冲击中国画,台湾传统的中国画此时处于低谷时期。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陆各地画家先后旅台作文化交流或定居,如漙心畲、张大千、黄君璧以及闽籍的林克恭、王逸云、陈庭诗、沈耀初和余承尧等,促使台湾画风多元化。1980年,大陆改革开放后,闽台两地书画交流更加频繁。使得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并发扬闽台地域色彩的台湾绘画艺术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