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2 23: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仙游度尾鼓吹乐 地方民间音乐。又称鼓仔吹、客班吹。流传于福建仙游度尾。源于北宋,因使用小堂鼓而得名。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教吹”四类。以大唢呐为主, 中小唢呐配合,鼓为指挥,锣鼓相衬。乐器有大唢呐一对、小堂鼓、板鼓、花渔鼓、平面锣、小锣、大钹、二钹、小钹、小锣等。它独特的主奏乐器四胡为中国民族博物馆所收藏。常用的锣鼓经有“四平草”“三不和”“七甲头”“四甲头”“拆甲草”“抢甲”等。曲牌有“南池”“七调”“拾三古”等三十多支。套曲有《七枝谱》《过山虎》《惜相思》等。它用于迎神赛会、节庆婚丧等活动。仙游度尾镇度峰村仙塔“鼓仔队”班的历史最悠久。鼓仔吹节奏明快,热烈欢腾,同时也有速度徐缓、幽雅抒情的曲目。20世纪20年代高毬仔、郑天飞、林启森等乐师大量运用曲调加花、变奏、转调等手法,旋律更加华丽流畅。2005年,仙游度尾鼓吹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