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09: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莆仙戏音乐 地方戏曲音乐。运用兴化腔,流传于福建莆田、仙游以及惠安、晋江、永春、永泰、福清等市县部分村镇,远播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聚居地。是我国南戏的存活剧种之一,也是福建的主要地方剧种。莆仙戏形成于宋代,兴化腔形成于元末明初。唱腔:兴化腔曲牌有1000多支,分“大题”与“小题”,“大题”是腔多字少的多段唱腔;“小题”是腔少字多的单段唱腔;曲牌分类:按曲牌鼓介分为大鼓类与小鼓类,大鼓类用大鼓伴奏,旋律比较古朴,声腔特色鲜明,是兴化腔的主体,它来自南戏,来自里巷歌谣;小鼓类用小鼓伴奏,旋律华丽流畅,行腔多配锣鼓点。兴化腔属曲牌连缀体,它有“套曲”十几套。演唱形式:兴化腔各个角色都善于演唱,生、旦、净、末、丑、贴、老都有各自的曲牌,不能混杂,它有一人唱、同唱、齐唱、帮唱等多种形式,方言演唱,本嗓发音,乐队伴奏:兴化腔古乐队只有三人,即司鼓、司锣、司吹,司鼓掌大鼓、小鼓、板鼓,指挥乐队;司锣掌沙锣、大钹,二钹与小锣由演员兼;司吹吹笛管(筚篥)兼吹中音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