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4:4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南语歌曲 闽南语歌,源于闽南地区。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5万闽南子弟,他们也带去闽南语和闽南民歌,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陈庆煌说:“台湾文化源闽南,艰苦朴实重勤劳。闽南文化植台湾,历倭与美而生色。”相较只有四声而无入声的普通话,闽南语具有更丰富的音乐性。但母语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1949年,近200万大陆人民迁徙台湾,闽南语歌就成为闽南与台湾文化间最重要的介质。台湾闽南语歌曲创作经历了从1940年至1950年初现整体格局之雏形;1960至70年间,闽南语歌曲在台湾经济迎向腾飞阶段,万业复苏,欣欣向荣健康环境的推动下,开始茁壮成长;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臻于巅峰,人才蔚起、经典歌曲层出不穷,创作风格亦更加多样全面。有的学者把闽南文化的发展分为:孕育、形成与成熟、灾难、播迁、转型五个阶段;有的学者把台湾闽南语歌曲的发展分为:英雄开创篇、凄苦柔美篇、执着求索篇、多元新潮篇等四个阶段。在这过程中台湾闽南语歌曲创作出现的优秀人才有:曹俊鸿、李临秋、周临秋、周添旺、邓雨贤、洪一峰、蔡振南、郑进一、陈百潭、俞隆华、詹雅雯等;出现的代表作有:①嘉南地区:《天黑黑》《驶犁歌》《采茶歌》《五更鼓调》《卜卦调》《劝世歌》以及《六月荆》《桃花过渡》等。②恒春地区:《思想起》《四季春》《牛尾摆》。③宜兰地区:《丢丢铜仔》。这一首首来自灵魂深处的怒吼,唱出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磨难小人物在人生、事业、爱情等方面郁郁不得志者的满腹心酸、委屈、困惑、迷茫,以及摆脱现实之束缚、迎接新人生之理想的追求。而《花若离枝》《旧情也绵绵》《雪中红》《针线情》《情字这条路》《车站》《思慕的人》《落雨的暗暝》《金包银》《双人枕头》《暗淡的月》《墓仔埔也敢去》《风吹沙》等又是一首首情感细腻真挚,让听者感同身受的经典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