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9: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越舞蹈 2000多年前福建闽越族舞蹈。为福建舞蹈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漳州华安汰溪仙字潭岩画保留了众多史前闽越族人祭祀、歌舞的场景画面。闽越人文身、拔牙,以及长住娘家等早期母系氏族特征,至今仍可在闽台找到遗迹。保留在福建各地的“熊舞”“五兽舞”“扛猫”“舞鸟”反映了早期原住民的劳动生活状况。蛇是闽越人崇拜的图腾,至今闽台各地仍有崇蛇习俗,八闽大地还可见到许多蛇王宫庙。平和县三坪乡人尊崇蛇神为带来平安吉祥的“侍者公”。南平樟湖坂每年元宵都要举行游蛇灯活动,七月要举行迎蛇神祭典、巡境游行歌舞活动。流传在闽南、台湾一带的“拍胸舞”,舞者赤足、裸上身,头上戴盘蛇形状的稻草箍,舞蹈动作多模仿动物形态,以拍击胸、胁、腿、掌发出声响协调节奏,舞蹈风格古朴、粗犷、生动、活泼,承续了闽越舞蹈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