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9:5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南民间舞蹈 流传在福建闽南、台湾地区及海内外闽南人聚居地的民间舞蹈。为广大闽南人所共同创造、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有三个源头:早期原住民闽越舞蹈、历次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传统汉民族音乐舞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进来的阿拉伯等外族文化艺术。三种不同的文化源头在闽南地区互相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闽南文化及闽南民间歌舞艺术。主要包括传统宗教舞蹈、民俗舞蹈、戏曲舞蹈,以及坊间踩街和民间自娱自乐活动中大量出现的劳动生活舞蹈、游艺舞蹈等。闽南民间舞蹈风格独特、数量众多,仅泉州地区民间舞蹈品种就有80余种。来自于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歌舞是闽南民间歌舞的主流,包括数量众多的舞龙、舞狮、灯舞、鼓舞、高跷、彩球舞等。原住民闽越文化遗存、保留下来的舞蹈数量较少,但体现闽越族图腾崇拜特征的“拍胸舞”不但传承至今,而且成为闽南地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品种。唐、宋、元时期泉州“市井十洲人”所带来阿拉伯等诸多海外民族文化艺术元素,虽历经千百年汰洗、同化,至今仍然影响着闽南文化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形成闽南文化的多元文化特质。2006年,文化部批准闽南地区为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保护实验区”。“拍胸舞”“唆啰莲”“拔拔灯”等民间舞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