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4: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舞鱼 又称鱼灯舞。福建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福建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梨梅乡一带。每年春节、元宵民俗游舞活动中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鱼灯外形为鲤鱼,长约160厘米。分鱼头、鱼身和鱼尾三节,用铁丝连接,舞动起来呈摇头摆尾状。早时灯内点蜡烛或煤油灯,后来亦有安装干电池小灯泡代替的。出游表演人数不限,可1240人,多为偶数。表演以画面和队形变换为主,原有100多种变化,至今保留下来的只有“扎营”“双龙出水”“五梅花”“八字形”“鱼相会”“月牙形”“双鱼下洞”“双剪刀”“双联舞”“龙卷风”等14-15种。基本动作有“腰灯”“头顶灯”“换手绕灯”和“波浪式”等。伴奏由大锣、鼓、大小钹、小锣组成的5人打击乐队断后。舞蹈可在街头、广场或舞台表演,也可进入人家庭院、厅堂中表演。舞鱼队进入人家表演时,以两盏“红鱼”带头,“鱼头进,鱼尾出”,以示吉祥。当地习俗,人家每隔三年,须舞鱼一次,以图吉利。至十五日舞鱼毕,村民于当晚将鱼灯放在家门口或庭院中焚烧,同时进行祭祖还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该舞蹈系500年前江西艺人来夏茂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