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15: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德化陶瓷 我国名瓷窑。具有自己特色的陶瓷。自新石器时期即已生产陶器,唐末开始生产青瓷器,宋元时期生产青白瓷,明代的白瓷是德化最具代表性品种,也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瓷釉浑然一体,略清淡黄,细腻莹白,温润如玉,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被国外称为“中国白”,为中国代表性之白瓷。产品以瓷塑仙佛、历史人物为主,还有艺术器具类产品,如碗、碟、炉、瓶之类,其造型和装饰纹样,吸收了青铜器的造型、浮雕装饰特点,古朴素雅,深受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而闻名于世,十七八世纪欧洲许多皇家瓷窑纷纷仿制。清代德化窑仍以烧制白瓷和瓷塑日用器皿瓷为主,但色釉不如明代,同时也烧制青花、五彩瓷等。清末民国时期,“象牙白”逐渐失传,瓷业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恢复。20世纪60年代恢复“象牙白瓷”,命名为“建白瓷”。并开始研发高白度瓷。改革开放之后,德化瓷业发展极快,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同称为“中国三大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