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木雕 师承福建木雕艺术所形成的工艺品种。台湾林木资源丰富,为木雕业的发达提供原材料优势。木雕选用楠木、黑檀、樟木、乌心石等。明末,官建寺庙与民建寺庙兴起,福建木雕艺师受邀赴台。至清时,木雕工艺在台湾兴盛。台湾传统木雕工艺可分为闽东和闽南两大派系。闽东派以福州师傅技法为代表,闽南派则可再细分为泉州和漳州师傅技法为代表。雕刻技法大致分为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体雕等五大类。产地以苗栗、台南、嘉义、鹿港等为盛。主要以庙宇木结构装饰及佛像、仙道民间传统故事、人物、花鸟等雕刻。其中苗栗三义木雕,源于20世纪20年代乡民吴进宝,采用遭白蚁和风雨蚀蛀的樟木树根加以整理修饰,赋有一种自然形态的审美艺品特质。之后其子吴罗松又向日本美术老师学习雕刻理论,向福建“福佬师”学习花鸟、人物立体雕刻等技艺,逐渐形成了三义、通霄山线与海线两个木雕传统。吴氏家族将木雕技艺大力推广,一半左右的乡民以经营雕刻为业,世代相传,三义乡从而成为台湾“木雕之乡”。鹿港亦是台湾木雕工艺重镇,该地区木作雕是一种木家具制作配合木雕技法的结合技艺,传承者如李克鸠及后人李松林,李秉圭父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