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 18: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漆线雕 福建独特工艺品种。源于唐代佛像雕刻和装饰,在佛像雕刻之后,施以“沥粉线披金”(又称“粉线”“粉突”),成为浮雕状装饰纹样,进而演变为以油泥漆线粘贴披金装饰技法,民间曾称为“妆佛”,也曾称“佛像”“金木雕”“漆线雕塑”等。20世纪70年代,因新创以漆线装饰于蛋壳、瓶、瓷盘之上的新品种,为统一称呼,由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命名为“漆线雕”而沿用和扩大发展。漆线雕兴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流传于泉州、晋江、南安、同安、漳州一带,泉州著名作坊有“西藏阁”等,同安有“化西天”“西竺轩”等,1946年同安马巷的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老艺人,将“西竺轩”迁至厦门发展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厦门雕塑社”(后合并于厦门工艺厂),成为厦门独特工艺品种。近几十年来,厦门漆线雕已形成为主要产业,并在惠安、德化等地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