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福建民族工业的创办 近代福建史事。福建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生、发展较早的一个地区。19世纪70年代,福建产生近代民营工业,制茶业最先引进机器生产。同治十三年(1874),福建茶商购买机器在福州南台开办砖茶厂。翌年,又在延平和建宁各设一厂。此后,福建出现福州石竹山铅矿、福州机器面粉厂、福州制糖厂、厦门玻璃制造厂、厦门自来火局等10多家民营近代工矿企业,但规模都很小。这是福建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20世纪初,福建民族资本有所发展。据统计,从1900—1911年,福建各地新办30多家民族资本企业,其中包括制糖、制瓷、罐头、玻璃、牧垦、铁路等各种行业,集中分布在闽东南沿海福州、厦门等地。民国时期,福建民族工业有新的发展。电力工业有明显的增长,曾居全国前列。木材加工、火柴、造纸、制茶、烟、酒、粮食加工、纺织等轻工业初具体系。汽车运输、轮船航运等获得较大发展。抗日战争中,福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损失。抗日战争后,福建民族工业曾有短暂复苏,但只是昙花一现,至民国政府垮台时,已是奄奄一息。近代福建民族工业较著名者有: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系福州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刘崇伟、刘崇伦创办,为福州乃至全省最大的电力公司。刘家兄弟还创办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铁工厂、玻璃厂、炼糖厂、精米厂、制冰厂、锯木厂、油厂等二十几家企业,另外还购买轮船,经营台煤运输和商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福建首屈一指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修建了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漳厦线嵩屿至江东桥段;三十四年,厦门侨商杨格非、陈天恩等创办淘化罐头公司,系福建最早的著名食品工业企业;宣统二年(1910),侨商郭祯祥在龙溪创办的华祥制糖公司,是中国最早民营机器制糖公司;1929年菲律宾归侨陈天恩、陈希庆父子创办福建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福建省机制纸生产之先声。从总体看,近代福建民族工业存在规模小、资本少、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地区分布不平衡、对外依赖严重等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