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4 11: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畲族丧葬习俗 畲族传统民俗。畲族历史上曾实行火葬,也有悬棺葬的传说。火葬的做法,即畲民在村中设“亡人台”,叠柴焚尸,再将骨灰分装七个陶罐,称为“分三魂七魄”,并秘密分葬七处,认为人死焚尸以求来世长得漂亮。随着与汉族的杂居而受当地汉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火葬的习俗。今畲家土葬一般形式有三:其一,采用“二次葬”,又称“拾骨葬”。即先将尸棺放入土洞中,洞口用石头和泥浆封紧,俗称“红圹”。经三年后,选“冬至”的一日,破洞开棺拾遗骸,将尸骨逐块放入专用的陶罐“骨瓮”中。然后,择地砌墓入葬。“骨葬”又称“金瓮”,拾骨又称“拣金”。其二,一次完成坟墓的棺木土葬。即按地形的不同,有的切破打洞入棺,水平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窑”,有的砌石垒坟入棺等。下葬时先把棺木吊起,或用砖石砌好垫基,或用两根圆木垫着推进。其三,停棺拾骨土葬。即先“阴亭”停棺,有的畲村俗称“里厂”,即固定安放棺木之处,若干年后再起棺拾骨入葬。也有少数地方砌“生址”,即生前就建好坟墓,俗称“寿房”。生前为“学师”的死后称“亡故仙师”,无“学师”者仅称“亡人”。畲民认为学师者死后是骑神马带阴兵上朝,故临终时子孙不得啼哭,要喜办后事。另则享年50岁以上的逝者为寿终正寝,丧葬应热闹隆重,俗称“老喜丧”。要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提陶罐到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又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死者是女,要舀逆流水。死者一般着黑衣,女性死者于梳头后须戴上结婚时的凤冠。存有祖图的畲族村,凡50岁以上逝者,要在其厅堂悬挂三天祖图。装殓时,孝女哭唱《落棺歌》,奔丧者哭唱《思亲歌》。收殓后,在丧家厅堂布置起“师爷间”,由畲族巫师做阴功德,唱《师爷歌》,超度亡灵。畲民下葬时以歌代哭,亲朋戚友按不同程序唱《起棺歌》《路祭歌》《劝酒歌》《跪祭歌》《回龙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