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回族 福建省世居少数民族。由唐经宋至元,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纷至沓来,或单身,或举家迁居,有的与汉人联姻,民族融合,土生蕃客,俗称“海回”,是福建回族的主要来源。其次兵乱造就。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二十六年,福建发生以波斯色目人军士为主的军阀混战,即“亦思巴奚”兵乱。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兴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继后的宗教和民族仇杀,伊斯兰教衰退,人口流散,福建回族流民主要往闽北邵武一带迁居。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山西南迁的回民人数最多。2000年福建省回族人口共有10.99万人,回族建制村49个,主要分布在泉州湾一带,其中有惠安县百崎回族乡。回族素有经商传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福建的历史产生一定的影响。福建回族受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于西北回族地区的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如除了信仰伊斯兰教外,还有一部分人信奉佛教、基督教以及妈祖、保生大帝等民间地方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