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13: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南黏姓满族 金国皇族后裔于元末避居泉州的后代。散居在福建泉州鲤城区、晋江、南安县和石狮市,总人口约2,000多人。1986年被确认为满族后裔。闽南满族始祖为完颜·黏博温察尔。其八世祖为金国大将、金源郡王完颜·黏没渴(又称“黏罕”),金国肇基者完颜·阿骨打之长侄。元末农民起义,色目人与蒙古人同属被打击对象。黏博温察尔之父黏南合,原官江淮安抚使,因而徙居扬州,为避世乱,举家南迁至福建泉州晋江永宁,为保安全,改用始祖首字“黏”为姓,袭用至今。明清时期,黏姓子孙又分迁至晋江黏厝铺、深沪、山柄和南安梧坑以及泉州市区。泉州黏氏满族有“重诗书、司礼仪”的传统,明清时期中举者众,但居住在泉州者,多以小商小贩或从事肩挑行当或当雇工为生;居住乡间者多务农为生。泉州黏氏渡台始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一些黏姓子弟跟随施琅将军攻克台湾,海禁开放后,不少族人前往台湾守土及开发。清乾隆五十年(1785)、五十五年,衙口村黏粤、黏恩和黏尚、黏秉四人,分居彰化县顶黏、厦黏两村,成为“开台四先祖”。黏氏来闽已传二十余世,有多个分支,以永宁博温察尔墓、衙口宗祠、黏氏家谱三大宗族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