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13: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福建蒙古族 福建省世居少数民族。蒙古族人最早入闽是至元十三年(1353),随元军入闽。入闽元军是否有人在闽定居,史无记载。现代福建蒙古族主要由福州萨姓与闽南出姓蒙古人组成。萨氏在中原的始祖名思兰不花,忽必烈时担任节钺。子阿鲁赤,硕德八剌汗(英宗)时镇守云代(汉代属雁门郡,今山西大同市)。孙萨都剌,累官南台侍御史,御赐萨姓。萨都剌二弟野芝,汉名天与,江西建昌路总管,传子守仁,元末赴闽为官。萨野芝长子萨仲礼,元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福建行省检校,遂卜居于闽。入闽始祖萨仲礼,“卜居闽之通贤坊”。二世祖萨琅,三世祖萨琦。萨琦,字廷珪,号钝庵,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礼部侍郎。萨氏族人自“钝庵公而大显,再传至八世祖萨希亮(1616-1689),号葛斋,葛斋公则光前裕后,曼衍为八闽望族”。萨姓世代为官、从文、经商,是闽省望族,其聚居地主要在福州城内三坊七巷一带。闽南出姓蒙古族的远祖可追溯到成吉思汗麾下的骁将木华黎,源于木华黎裔孙纳哈出一脉。明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出所属20万蒙古军降明,纳哈出受封为海西侯。次年纳哈出率军西征云南,卒于途中。其子察罕,洪武二十一年袭封,改为沈阳侯。二十六年四月因受蓝玉事件牵连被诛。其所部一部分被派遣至福建,落籍福州。入闽始祖出不归时任指挥使,“占籍福州中卫十三甲,屯田卅二亩。” 因怕被蓝玉案“株连”,故去纳哈,留“出”为姓。二世祖佛家奴,避祸逃离福州隐居闽南。迁居于惠安县九都海滨象狮乡(今惠安县后龙镇上西村)。四世祖出舜宾,再由上西村迁居至涂岭新厝乡(泉港区涂岭镇新村),后再由涂岭新村迁至洪厝坑村。五世祖出光育迁居至洪厝坑定居后,与汉族通婚。出姓宗族经数代繁衍,遂发展为将近2,000人的大宗族,成为福建蒙古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居住在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小坝建制村为中心的12个自然村,也有人迁居至惠安城关、泉州鲤城区、石狮、厦门等地,还有迁居至台湾和马来西亚的。2000年,福建省蒙古族人口共6,1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