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22: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理与气 理学主要观念。程颢、程颐发明理之大旨,未及言气,朱熹全其说。由此也引发气一元、二元问题。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反复说明: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藏百骸之身。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他还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大凡看此等处,须认得分明,又兼始终,方是不错。”(《朱子文集》卷五八《答黄道夫》、卷四六《答刘叔文》)。那么,理气有否先后之分?朱熹是从理气不可分上论说:“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非别为一物,即存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朱子语类》卷一)。朱熹曾以太极比人,动静比马。人乘马,马之出入,人而随之出入。曹端在《太极图说述解·辨戾》中对朱熹说有不同的看法。谓理之乘气,犹人之乘马。马之一出一入而人亦与之一出一入,以喻气之一动一静,而理亦与之一动一静。若然,则人为死人,而不足以为万物之灵。理为死理,而不足以为万物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