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 09: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理一分殊 朱子学观点。在朱熹看来,理是抽象概念,它要通过万事万物才能呈现出来。这中间的环节是气。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气;必禀此性,然后有形。”朱熹由此得出“理与气,此决非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处”(《朱子文集》卷六、七十)。为说明理与千差万别事物的关系,他们提出理一分殊论。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指出,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位不同,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各异其用,都是一理之流行。朱熹给传统的天人合一论赋予理一分殊的新意,找到了天如何演化出人、物,使中国人的世界观严密完整,更富有特色。朱熹谓这是他的一大创见:“熹所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此虽出于一时之忆见,然窃自谓正发明得天人无间断处。”(《朱子文集》卷四十)。理一分殊是朱熹哲学思想体系的骨架。万事、万物、万殊、万理之上有个主宰者“一理”(亦即太极),而“一理”又体现于万事、万物、万殊、万理之中,含有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由此又衍化为理气(事)观、体用观、道器观、伦理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