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23: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福州鳌峰书院 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一,为当时福建最高学府。位于福州于山北麓白塔之侧。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福建巡抚、著名理学家张伯行创建。书院大门悬康熙御书“三山养秀”匾,院内有崇正讲堂、正谊堂、敦复斋、笃行斋、二十三子祠、五子祠、贤王先生祠、张公祠等计125间,书舍140间,建有藏书楼1座,藏有御赐各种法帖,还有数量可观的经、史、子、集。院后花园有鉴亭,周围有假山、石洞,道旁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五十年(1711),御赐“三山养秀”匾;五十五年(1716),御赐经书8部和《孝经法帖》1本,御书《渊鉴斋清贴》10本。雍正十一年(1733),御赐帑金1,000两。乾隆三年(1738),御赐帑金1,000两,赠御书“澜清学海”匾。十一年(1746),御赐《律书渊源》1部。十五年,巡抚潘思榘修建讲堂。十七年,巡抚陈宏谋修建学舍。嘉庆二年(1797),浦城县职员祝乾封兄弟捐其长兄祝荣封的遗产给书院作为经费,共计银5,000两,租谷1,984石4斗。道光二年(1822),巡抚叶世倬于崇德斋旧址建考棚十余间,作为学生考试之用。清代拨给各省重点书院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二千两,唯独拨给鳌峰书院四千多两,其享有的特殊待遇为书院制度史上所罕见。历任山长有蔡壁、蔡世远、林枝春、朱仕琇、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林春溥。书院培养出许多在政坛和学术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名人,有著名理学家蔡世远、雷鋐、孟超然、郑光策;有早期倡导开发台湾的蓝鼎元;有怒斩皇子的传奇人物陈若霖;有大学问家陈寿祺、梁章钜;有“开眼看世界”并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光绪三十年(1905),书院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遗址位于福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