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 00: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考亭书院 宋代福建著名书院。位于建阳县城西五里。宋绍熙三年(1192),朱熹承父志在此定居,直至庆元六年(1200)去世。绍熙五年(1194),因四方来学者众,在其东建竹林精舍,又名沧州精舍。精舍前为明伦堂,更前为燕居庙,悬“中和”匾,奉祀孔子,配祀颜渊、曾参、子思、孟轲,及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等。宅旁建一藏书楼。考亭书院沿用《白鹿洞书院揭示》,选学生为堂长,协助处置事务。教学内容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主,《六经》为次,史传为再次。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个别指导与升堂讲授相结合,质疑问难与释疑解惑相结合。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书院求学问道,对闽学学派发展影响极大,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黄幹、蔡元定、蔡沈等名家皆出于此。宝庆元年(1225),建阳知县刘克庄在原地建祠祀朱熹。淳祐四年(1244),理宗赐“考亭书院”匾额。十一年转运使史季温重建燕居庙。元大德年间(1297-1307),郡判方逢辰、县尹郭瑛捐置义学田。至正元年(1341),建宁路通判刘伯颜建文公祠堂。明永乐间(1403-1424)圮于水。宣德七年(1432),县丞何景春重修。天顺六年(1462),巡按顾俨与知府刘钺、推官古缉又重修。弘治六年(1493),知县张津为书院置田。清初毁于兵。顺治十一年(1654)重建。康熙四十四年(1705),玄烨颁赐“大儒世泽”匾额,及“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楹联,悬于集成殿左右。书院历经重建修葺,主要建筑包括石坊、仪门、集成殿、启贤祠等,今仍存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的“恩荣”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