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和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政和采风
9月18—20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一行31人,在省委原副书记、中国作协会员何少川带领下走进政和采风,以合作编撰“走进政和”报告文学散文集。
政和县张行书县长向采风团介绍了县情。
政和县地处闽浙两省三市结合部,与七个县(市)毗邻,县域面积17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3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基本呈“八山一水一分田”分布。全县辖5乡4镇1街道,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8万人,在外务工人员7.6万人。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宋皇徽宗赐名的地方。政和建县已有千年历史。宋咸平三年置县关隶,宋徽宗政和五年因受赐,以年号改名政和。目前,政和茶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11万亩,加工企业150家,生产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四大类产品,其中白茶与红茶最负盛名,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称,先后被授予“中国白茶之乡”、“产茶明星县”等称号,获得“政和工夫”中国驰名商标、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商标品牌,正在启动申报“政和白茶”中国驰名商标。二是朱子文化孕育的福地。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第一地。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此任县尉,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开政和教育之先河。朱熹生前回乡祭祖常驻云根书院讲学。政和还是中央苏区、革命老区。三是雄秀清丽的原生山水。政和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独特。稠岭以东,山高水清,深谷巨壑,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台地,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稠岭以西,地势平缓,气候温和,一江春水向西流。境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佛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杨源四平戏,还有中国第一楠木林、132座古廊桥、锦屏古银矿遗址、大岭银杏、镇前、杨源鲤鱼溪、念山、稠岭梯田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组合度在南平10个县(市、区)中仅次于武夷山。四是新兴崛起的工业重镇。长期以来,受交通等瓶颈制约,政和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1997年基本脱“帽”,2012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我县抢抓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统战系统帮扶助推和高速公路通车、衢宁铁路开工建设等发展机遇,聚力拼闯,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尤其是工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建设了同心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机电、食品加工和竹制品深加工三大产业,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百亿产业园”,成为闽北新兴崛起的工业重镇。
近年来,政和县积极抢抓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省统战系统助推等机遇,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县域经济2013~2015年三度蝉联全省发展十佳;201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6亿元,比增9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46亿元,比增9%;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比增5.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849元、10559元,分别比增7%和9.9%。今年以来,政和继续按照突破“四大经济”的发展思路,聚焦“两心两区”建设,结合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战”和“四比六促”活动,大力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1~8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7亿元(二季数),比增6.0%;固定资产投资42.87亿元,比增51.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39亿元,比增6.7%;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比增12.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6元、4959元(二季数),分别增长8.5%和9.5%。
2011年至2015年廖俊波曾任政和县委书记。下一阶段,政和县将结合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以“四比六促”为主线,以实施交通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服务能力“五大提升工程”为重点,持续攻坚,补齐短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采风团参观了廖俊波先进事迹馆、石圳白茶小镇、东平光伏农业项目、东平高梁酒有限公司、凤头村革命遗址以及同心经济开发区。而后分为31个专题深入农村、企业和文化景点进行采访。
县领导黄爱华、张行书、郑满生、王丰、陈明艳等看望采风团或陪同活动。
(以下是部分采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