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炎黄文化倾尽心血的伍洪祥
张渝民 林 逸 张黎洲 吕良弼 黄 杰
柴正烁 周立方 杨泗德 何邦颖 陈 俱
革命老前辈、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创建人伍洪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回想他为创办和领导这一研究会的劳绩,令人思念不已。
伍老于1985年10月从福建省政协主席岗位上离职休养之后,仍然壮心不已,继续为革命事业操劳,承担大量的社会工作,创办和领导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就是突出的一个事例。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1991年2月,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的萧克将军对我说,福建也应成立一个同样性质的学术团体,上下配合,共同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一点贡献。我立即把这件事先后同曾鸣、王禹、何若人、张渝民、倪松茂、许集美、刘岳峰、许怀中等几位同志商量,他们也都表示赞成。于是,这一年的7月,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大家推举我担任会长。
从此,他在这一新岗位上挑起领导的重担,认真研究,全面筹划,和研究会的同志以及广大专家学者一起,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在《回忆录》中他还说:“只要一息尚存,这个工作我是不会停止的!”果然,他实践了这一诺言,连续担任会长达12年之久。其后,2003年8月召开的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选举他担任名誉会长,这时他已近90岁高龄。直到临终之前,他仍殷殷关怀着研究会的工作。可以说,他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
十多年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伍老在研究会创建和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确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在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伍老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丰厚、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必须遵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的教导,认真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他充满热情和信心地指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事”,开展这一研究,“顺乎潮流,合乎民心,既得天时地利,又得人和,是大有用武之地的。”1995年6月,在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上,伍老总结了4年来的工作,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深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实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工作必将开展得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为促进我省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遵照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提出了“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任务,要求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现代化建设接轨。他常说:福建文化很有特色,我们深入研究福建文化的特征和源流,也就是对中华文化研究的贡献。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研究会先后举办了“闽文化与福建现代化”“福建与近代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等学术研讨会,都取得丰硕成果。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研究会和福建日报社联合召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三个代表’”专题座谈会,伍老在会上即席发言,畅谈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他说:“中国革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深得人心。我们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指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些精辟的论述,为研究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展开了广阔的前景。伍老非常关心研究会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他的主持下,历次研讨会的论文都编纂成专集出版,得到广泛流传,每次都由他为专集作序言。
二、发起“闽台文化”研究,增强两岸同胞的认同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尽力。在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伍老就提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应该加强同台湾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民间有关文化团体之间的联系,共同探讨闽台文化历史渊源,展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辉前景,扩大交流,增进共识,为进一步促进‘三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多做贡献。”于是,研究会一成立,立即将“闽台文化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派人到北京,向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请示报告,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分头积极筹备,向海内外包括台湾在内的学者发出邀请。三家联合举办的第一次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2月18日(元宵节)在厦门召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萧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程思远到会讲话,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学者参加,影响很大。正如伍老在闭幕式的讲话中指出的:“闽台文化的根源在祖国的中原地区,闽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化有着共同的源头。”“闽台文化的根就是炎黄文化。”他根据这一论点有力地驳斥了“台独”分子的分裂祖国言行。在伍老倡议下,第二次闽台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在武夷山召开,对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两次会议的研究成果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事后,伍老在总结会议收获时说:“两次学术讨论会都充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认真研讨闽台文化的同时,对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寄予无限的眷念。与会的大陆学者和台湾地区学者共同以大量事实谴责了一小撮‘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罪行,殷切期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言辞恳切,令人感动。”从此,研究闽台文化,论证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共生的关系,增强两岸同胞的认同感,一直是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活动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和学术座谈会。伍老一再主张,应当热情邀请台湾学者参加闽台文化研究。他说:“我们的原则就是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讲清闽台文化的来龙去脉,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创造条件。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求大同,存小异。”他还主持了福建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尤其关注与台湾关系密切的闽南文化研究,一再交代认真开好在泉州召开的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3年8月,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大会之后,伍老改任名誉会长,仍时时关心闽台文化研究和对台工作。直到2005年8月,他重病住院,听到研究会即将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光复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消息,表示赞同和高兴,还殷殷垂询:“有没有邀请台湾学者呀?应当请他们来。”当他听说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频频点头,表示赞许。这时,离他去世之日不过10天。伍老心系海峡对岸同胞,临终不忘祖国统一大业,让人感动不已;而他一生为革命操劳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三、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对福建各民族、民系、各地域文化的研究,主持编纂出版《八闽文化研究丛书》。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组成的多姿多彩的统一整体。为了深入开展对福建文化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伍老领导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福建各民族、民系、各地域文化进行了发掘和探索,要求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经过几年的努力,写出了一批批学术水平和理论深度较高的论文,召开了多次有相当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在此基础上编纂出版一套《八闽文化研究丛书》。丛书共分七部:属于民族、民系文化的有《闽越文化研究》《畲族文化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属于地域文化的有《闽都文化研究》《武夷文化研究》《莆仙文化研究》《闽南文化研究》。伍老为这套丛书作序,论述了福建文化的特色,强调指出,福建文化正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研究越透彻,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全貌的了解就越深刻。因此,这一丛书的问世,对向群众进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爱国爱乡情怀,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海外华侨华人乡情亲情,都将发挥良好作用。
四、以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伍老非常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强调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工作也应该面向青年,吸收他们参加。1996年,在他的倡议下,经过认真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团省委、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举办了福建青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报告会,到会的青年有300多人,除了由参加长征的老红军黄欣、杨家华同志讲亲身经历之外,伍老即席畅谈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历史,特别是我省革命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投入长征的队伍,以及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史实,勉励大家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报告会开得很成功,使与会者深受教育。
五、创办《炎黄纵横》,建立宣传阵地。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不久,伍老就提出办刊物的问题。1992年11月,他在研究工作的会议上说:“我到北京参加‘十四大’,和萧克将军见了面,汇报工作情况。炎黄文化的旗号打起来了,出版工作要做好,销到海外,扩大影响。请大家考虑,是否办个刊物?”经过多次讨论,取得一致的认识,尽管困难很大,大家还是赞同把刊物办起来,定名《炎黄纵横》,先从季刊办起,逐步发展。1994年2月,伍老住在医院,还一再叮嘱:“炎黄的刊物要尽快办起来。只要办得好,争取社会支持,经费问题可以解决,主要是物色主编。”研究会终于请到了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啸马同志,他曾担任《福建论坛》总编辑多年,而且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发展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证书,由他担任主编,可谓驾轻就熟,使刊物有了很好的开端。后来,伍老又积极支持具有丰富领导工作经验的黄杰同志来担任社长,进一步打开局面。刊物创办以来,伍老十分关心,经常询问办刊情况,叮嘱要坚持办刊正确方向,扩大对外发行,使其成为我省对外宣传的窗口。遵照这些指示,在各方支持下,刊物逐步发展,从内部发行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从季刊改为双月刊,2004年7月起又改为月刊,始终坚持研究会的宗旨,以大文化的视角,突出“闽、台、侨”的特色,系统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雅俗共赏的综合性文化刊物,越办越有生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2005年12月,该刊举行创刊十周年纪念,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特地发来贺信,表彰成绩,提出希望;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也作了重要批示,给这一刊物以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当年伍老办刊物的初衷已经得到很好的实现。
六、广泛开展合作,汇合更大力量。伍老常常说:“要以炎黄文化团结全球炎黄子孙,因此,我会联系的面要广。”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研究会经常主动地与海内外有关炎黄文化研究的社会团体和热心炎黄文化事业的人士联系,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贡献。同时,注意发挥福建的优势,加强对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热心炎黄文化的社团和个人的工作,增进感情,逐步建立起经常的联系,推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在福建省内,伍老十分重视与有关方面的合作,他说:“我们的工作进展顺利,和各方面的支持分不开。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工作才能做好。”省直许多单位(如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福建日报》、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文联、省侨联、省社科联、省广电集团、各出版社等)、各市政协、各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文化团体,都和我汇合作共事,一起开展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因此,面向社会,联系各方,团结合作,成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好传统。
伍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他为弘扬炎黄文化所作的奉献和取得的业绩,仍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相信,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将在老同志奠定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均系参与创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