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23: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文麟



《美丽福建》系列丛书采风创作纪略

 

黄文麟

 

 

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简称省老艺协)是1985年由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社团组织,由离退休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组成,我是1996年接任会长职务。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省老艺协树立了“崇德尚艺,继承创新,延年奉献”的协会精神。广大会员以协会精神为宗旨,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有两套丛书编撰的工程大,时间长,创意新,影响广,受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赞誉。一是选编出版《福建历代名人书画选集》(一、二卷)。二是组织《美丽福建》系列丛书的采风创作。这里,我着重回顾一下《美丽福建》丛书的采风创作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打造美丽福建。

在这生机盎然,气象万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福建力量的大背景下,我在省老艺协会议上提出: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美,具有良好的条件,是美丽福建建设优势所在,这是八闽儿女辛勤耕耘取得的成果。美丽福建人人享有,人人有责,我们老艺协要积极宣传弘扬,以老文艺家的初心,为美丽福建建设添砖加瓦。这个倡议得到了与会同志的充分认同。

2013年春,我们选择永春县作为试点,组织开展美丽永春的采风创作活动。时任县委书记林锦明、县长蔡萌芽非常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县情,还亲自带我们深入乡镇、村庄、工厂、街坊,观赏了不少文化景点,聆听了许多建设经验。我边看边听边酝酿着这本书的具体创作编写,觉得要发挥老艺协的特点,要与我们通常看到的只有书与画的单纯模式有所区别,要用更多的文艺形式来展现美丽永春建设的成就与经验,达到赏心悦目,增强可读性的目的。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美丽福建看永春——美哉桃园》采风集正式出版。书中采用了书法、绘画、摄影、诗词、篆刻、剪纸等多种文艺形式融合在一起,展示了永春的美丽景象,同时还把永春的工作经验融在书法和导语中。如他们确立的“三大目标”“三不原则”,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行动计划,坚持“一村一策、突出特色”的基本要求,建立提升推进的“八个一”机制等。使这本书既有永春的美景,又带有其可借鉴的经验。我们还在永春县举办了首发式和采风书画摄影作品展。

《美丽福建》系列丛书采风创作纪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本书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福建日报》以“美丽福建看永春”为题,发表了该书序言,同时发表了省文联主席、文艺评论家许怀中撰写的评论文章,他称赞该书是富有时代精神、鲜明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是书画艺术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我将这本书呈送给时任省委书记尤权同志,很快得到尤权同志热情批示:感谢老同志对宣传福建作出的贡献。时任省领导叶双瑜、陈桦、姜信治、李书磊、李红等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有关部门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县里的同志把这本书分发到各乡镇、各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进作用。

气可鼓不可泄,从2014年开始,省老艺协在总结《美丽福建看永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心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本想每个县(市、区)都出一本,但考虑到时间跨度太长,老同志精力有限,所以最后决定以设区市和平潭综合试验区为单位,开展《美丽福建》采风编撰系列活动。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专函各市(区)委宣传部,要求协调有关方面,为“美丽福建”采风创作活动提供支持。我把我的故乡莆田市作为第一本,时任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亲自到我寒舍,商定采风创作事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打响了九市一区“第一战役。”

根据永春试点和莆田经验,形成了省与各市区联合采风创作的统一规则。即采风前先根据市里报送的有关情况,进行全书的谋篇布局。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一个总体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既突出地域特色,又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个地方的方方面面。经过上上下下的几次沟通,制订比较完善的选题方案和采风安排。随后组织省老艺协老艺术家60多人,分3-4个组,每个组去3-4个县,市老艺协和宣传部、文联、社科联等积极配合,开展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采风结束后,省、市老艺协艺术家,并邀请我省部分著名书画家分别进行创作。随后,省老艺协将大家创作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评选后,交给市老艺协,由市老协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共同研究的编辑方案进行编辑。丛书由我和当地的市委书记、市长作为编委会主任。邀请原籍或曾担任过该市主要领导的省级老同志写一篇序言。每本书的封面统一版式设计,都由我题写书名,并针对地域特点配写一副对联,如厦门市的“鹭岛红梅开浪漫,特区伟绩放金光。”上联表示厦门的别称和市花,下联称赞全省唯一的特区和成就以及国际金砖会议在厦门召开。作品定稿后交由出版社出版,精装、彩色印制,尽显高端大气。

截至2024年底,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试验区的采风创作任务全部完成,先后编辑出版了《美丽福建看莆田——逐梦壶兰》《美丽福建看龙岩——红辉绿韵》《美丽福建看漳州——流霞龙江》《美丽福建看宁德——山海交晖》《美丽福建看福州——有福之州》《美丽福建看厦门——鹭城金光》《美丽福建看南平——生态武夷》《美丽福建看泉州——海丝涛声》《美丽福建看平潭——岚岛家园》《美丽福建看三明——文明新城》等10册大型采风专集。据统计,10册丛书共计收入文艺作品5688件,其中,书法作品1355幅、国画作品887幅、油画作品77幅、诗词作品782首、摄影作品2132帧、篆刻作品427枚、雕塑作品17件、剪纸作品9张。丛书主要分发给省四套班子领导和省级老同志,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试验区领导,全国各省(区、市)图书馆和兄弟省(区、市)老年书画组织以及作者。有些市区还作为礼品赠送他们的嘉宾。

陆续出版的丛书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也受到兄弟省市和港澳台同仁们的赞赏。2023年2月我与福州市老同志赵守箴、龚雄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并呈送一本《美丽福建看福州——有福之州》,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说:寄去的信和书画册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看了很高兴,并表示新春祝贺!

《美丽福建》丛书的采风创作之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青睐,根本原因在于其所组织开展的活动和创作展示的作品在各个角度上与新时代“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守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坚守老艺协的宗旨和初心。紧跟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忠实以文艺作品为人民福祉鼓与呼。丛书采风创作期间,适逢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召开,又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界“两会”开幕式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老艺协及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贯彻,特别强调联系实际,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使丛书的采风创作始终做到方向明、文风正、作品精。

二是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传统的艺术手法展示当地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充分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一致,欣赏性和传统性的紧密融合,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新任务中发扬光大。

三是秉承初心使命的奉献精神。采风创作活动为老艺术家们提供了深入基层的平台,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创作激情,增强了文化自信。老艺术家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不怕严寒,不畏酷暑。或深入乡村企业,脚踏山山水水;或伏案冥思,挥毫泼墨,他们拿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奉献给美丽福建的一瓣馨香。采风团中最大年纪的是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省老艺协常务副会长应稚,当时他已年过八旬,仍发扬当年南下服务团的革命精神,一直坚持采风创作到90多岁。编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林子利,不但积极参加采风创作,还担负起上下左右联络、沟通、协调的桥梁纽带任务,做了大量辛苦、细致的工作。摄影组的老同志采风时个个全副武装,手持肩背,长枪短炮一起上。为了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他们经常起早摸黑。为了拍到最佳景点,他们往往跋山涉水,攀上惊险处。年近八旬的女摄影家陈碧珍同志,采风出发前就收集了解当地的有关拍摄点,做到心中有数。一次在三明钢铁厂采风时,为了拍摄一个最佳角度,陈碧珍同志竟冲进雨中,躺在湿漉漉的地上拍摄,一位同行看到此景,赶忙上前为她撑伞。采风创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生动感人的事迹,充分地展现了老艺术家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艰险的敬业精神。

“创新”主要表现在文艺创作中的三个融合。

一是多种文艺形式的融合。将书法、绘画、摄影、诗词、篆刻、剪纸、雕塑等多种文艺形式融于一册丛书中。每种艺术形式又兼具多样性,例如书法中有楷、行、草、隶、篆、甲骨文等多种书体,绘画中也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翻开丛书,让人一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繁花似锦之美感。

二是文艺与实际工作的融合。特别是书法的采风创作,应用书法作品展现美丽福建建设经验,把美丽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提纲挈领地融入书法创作中,包括美丽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规划布局、实施举措、示范带动及保障机制等可借鉴的经验。例如:习近平亲自为平潭综合实验区谋划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国际旅游岛,闽台合作的窗口,国家对外合作的窗口,新兴产业区,高新服务区,宜居生活区”;莆田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战略——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建设美丽厦门的目标要求——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大原则——一村一策、因村施策,全面建设、示范引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南平市绿色发展新思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连城县朋口镇美丽建设的目标举措——夯基础、美环境、优产业,形成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兰花名镇、旅游大镇的“小城市”;漳州整治内河经验——清淤清占让河畅、治污截污要水清、引水建绿如画美、同步造景促提升;宁德精准扶贫“六到户”经验——干部包干到户,龙头带头到户,造福搬迁到户,借贷扶持到户,能力培养到户,社会保障到户……这些经验用书法形式展示,从书法角度看是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文字内容看是一条条美丽建设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有评论说,这些书法作品堪称书法书写内容的一个创新,是书法艺坛上浮现出的一个独特形式的经验交流平台。

三是古韵和新姿的融合。诗文方面:有古人作品,有当今新作,有格律题材,有现代诗篇;建筑方面:有遗存古迹古厝,有现代新市新村。如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福州三坊七巷传统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红砖燕尾脊古厝群的晋江“五店市”均保存完好地屹立在市区核心带,形成现代高楼大厦与传统古街古厝交相辉映的靓丽风景线;人物方面:有前贤名士,有现代英才。如莆田专辑中,既展现出北宋名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和创立中国通史的著名历史学家郑樵,又介绍了现代誉有“北齐南李”之称的著名书画家李耕以及林兰英、洪茂椿等16位中国两院院士,看了让人有英才辈出之钦慕。

《美丽福建》系列丛书的采风创作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文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回应人民呼声,才能激发出旺盛的创作热情,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精品佳作。令人欣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内涵,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个字再加进“美丽”二字。并对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美丽福建》丛书的采风创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发挥这套丛书的宣传和借鉴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贡献力量,为美丽福建建设添砖加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作为。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