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龙台附马
黄锦萍
马尾有个琅岐岛,琅岐岛上有个龙台村,龙台村在宋代时有个驸马爷,这个具有传奇经历的驸马爷名字叫林存。历朝历代能成为皇亲国戚的驸马爷是何等的荣耀,但伴君如伴虎,在享尽荣华富贵的同时,惹来杀身之祸的驸马爷不计其数。然而,你听说过只是赞美了家乡琅岐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便激怒了皇上,被抓去砍头的吗?
看来赞美家乡也得有节制,不能太夸张,你把当年穷乡僻壤的琅岐岛描绘得人间仙境一般,奢华程度超过了皇宫,你考虑过至高无上的当朝皇帝的感受吗?来马尾采风之前我对龙台驸马林存轶事知之甚少,只是隐约记得有一出闽剧叫《龙台驸马》,巡回演出五个月场场爆满,十里八乡的闽剧戏迷都赶到龙台村看戏,观众达十五万多人次。究竟是怎样一个民间传说,如此夺人眼球,我感到十分好奇。
我要做的就是趟过历史长河,仰望宋朝天空,穿越千年去探寻古人的踪迹。我的探寻从拜谒宋参政林存墓地开始。关于林存墓,龙台老百姓更习惯称他“驸马墓”,据民间传说,驸马林存被皇帝误杀之后,赐金头御葬,造七七四十九台墓,所以哪一处是真墓,谁都说不清楚。龙台村书记朱冬柱早就在路口等着我们,刚一下车,我就被通往墓地的石板路震住了,路的左右两侧分别站着石狮、石虎、石马、石羊以及文臣、武将等石雕,全是往里走的背影,看得出阵容强大,步伐豪迈,庄重中透着威严,应该都是林存驸马的坚强护卫吧。四根粗壮的石柱顶起恢弘的石牌楼,三片翘着角的石牌楼顶上呈现出琉璃瓦的形状,石牌楼正方书写着气宇轩昂的“皇恩浩荡”四个大字,每根石柱上都刻着长长的现代名家书法楹联,一看就是大家气派。进到墓前仔细端详,除了规格还是规格,没有达到宋参政的官阶,哪能有那么大的墓地与排场?史料记载:南宋理宗朝代,琅岐龙台村贫苦子弟林存,十载寒窗饱读诗书,赴京应考状元及第,任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政绩卓著清正廉洁,在南宋朝廷为官三十四载。我跟着村书记绕墓场一周,试图嗅出一点点宋朝遗风,只见千年古墓静静横卧着,任凭东西南北风,大有“功过留与后人评说”的大度。我问村书记,墓里藏着什么?有“金头御葬”吗?村书记说,我也希望有,但谁都不知道有没有。
站在林存的墓地旁,龙台村书记朱冬柱给我讲这位驸马爷的传奇故事:林存中了进士后,被宋朝皇帝招为驸马。宫廷争斗让驸马内心压抑无处派遣,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与公主吹牛解闷。这一夜他思乡心切又开始吹牛了,说自己家乡琅岐岛有“千里花园,万亩鱼池,双龟把口,五虎守门”,而自己也是“玩龙台,睡凤窝,吃金春白米,佐银鱼干汤”。他不但说自己生活过得有多么滋润,还给公主描绘了琅岐岛“日出西洋镜,雨落打十番”,“双狮戏珠,九龙卧波,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公主明知驸马吹牛,也就没有戳穿他。偏偏那天公主心情不好,夫妻闹了点小别扭,第二天上朝时公主撒娇地禀报父皇,说驸马口出狂言,大吹其家乡琅岐岛如何堂皇富丽,宛如蓬菜仙岛,比皇宫还胜十倍呐。皇上听到驸马“玩龙台,睡凤窝”这还了得,至于“千里花园,万亩鱼池”也太奢华了吧,我皇宫御花园也没有那么大,这不是蔑视皇家吗?
故事说到这,驸马爷林存已经命悬一线了,可他竟然毫无察觉。林存啊林存,你思念家乡热爱家乡,默默埋在心里就得了,有必要那么夸张地炫耀吗?更何况驸马爷生在荒僻的琅岐小岛,出生卑微,饥不择食,穷得叮当响,这牛也确实吹大了。中状元的锦绣文采,留着赞美皇帝的故乡或者公主的家乡那该多好,可驸马偏不,这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虚荣心作祟,硬把小琅岐当作蓬莱仙境来赞美。
驸马狂言已出,就看皇帝的涵养与度量了。皇帝显然很生气,立刻下旨命一太监到琅岐岛去看个究竟。那太监也是琅岐人,偏偏与驸马有过积怨。有一次,太监借半副銮驾回故乡琅岐岛显摆,也是个爱虚荣的太监。省亲祭祖自然大办酒席,宴请父老宗亲很是耀武扬威。此时驸马也恰好回乡省亲,驸马清廉为人谦和又体恤民情,与太监相比,显得很寒酸。龙台族长看不下去了,便对驸马说:“太监是你奴仆,还带半副銮驾回来,文武百官个个巴结。你身为驸马,冷冷清清回乡,连我这个当族长的都没有面子。”驸马说:“太监就是太监,何必狐假虎威?”随即写了几字,叫人送到太监家中。太监正在与族亲豪饮,见是驸马送信叫他到龙台有急事面谈,很是不爽。太监到了龙台村,酒席上驸马故意把筷子丢在桌下,太监只好爬到桌下为驸马拣筷子,卑躬屈漆一副奴才相,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酒残席散太监愤愤离去从此与驸马结下私怨。这一次,皇上命太监回乡调查驸马,不正是雪耻的好机会吗?这太监回琅岐岛玩了几天回京,面奏皇上告驸马林存十条大罪,说驸马原是海洋大盗,勾结盗贼积草存粮招兵买马,想谋反大业夺取大宋江山,还说驸马玩龙台,睡凤窝存篡位之心,乃欺君之罪。皇上以为太监与驸马同乡,不会说假话,怎知正中了一句俗话叫“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皇上怒气冲冲地下旨:抓拿驸马,推出午门斩首。
公主听说父皇要斩驸马,哭哭啼啼奏请皇帝为驸马求情。皇上问公主:驸马对你说的可是实情?公主说全是上床睡觉时戏言,哪里能够当真?皇上恍然大悟,心想杀了驸马,不是让爱女一辈子守寡吗?赶紧下旨免驸马死,并叫王宰相重新审理。哪知太监报复心切,不到午时三刻就把驸马杀了,人头落地已无法挽回。这个王宰相也是琅岐人,见驸马被错杀愤愤不平,面奏皇帝说,驸马所言句句是真,不是欺君更没有谋反之意。龙台、凤窝是琅岐岛的两个村,龙台村是驸马家乡,驸马玩龙台理所当然,驸马经常睡在凤窝村其舅父家中,睡凤窝自然也无可非议。且琅岐岛地处闽江出海口,依山临水,确实有双龟、五虎、双狮、九龙、金鸡、白猴等奇异岩礁,琅山油菜花遍地,山花盛开,好似千里花园,闽江口碧波万顷造就了天然鱼场。再说了,金春大米即大麦,银鱼干汤即海蜇皮,至于日出雨落不过是自然景观罢了。皇上经宰相说明,才知误杀驸马,十分后悔。遂下旨将黑心太监推出午门斩首。而驸马即死不能复生,可惜公主成了寡妇。为了安慰公主,皇上赐金头御葬,龙台驸马成为千古遗恨。不过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口口相传到如今。
我问村书记,除了林存墓地,还有什么与林存有关的宋代遗迹?村书记说,西南村口有两尊巨大翁仲石像,很多文物专家都来考察过。从墓地绕了几个弯,两尊比我高很多的翁仲石像突然就出现在我眼前,只见两棵垂着长胡须的大榕树遮天蔽日,很是茂盛。榕树下翁仲石像一左一右,威风凛凛地屹立着,傲视着千年之后的芸芸众生,如此高大的石像在南方实属罕见。以古代墓制,石像按官职塑造,大小都有定例,二品以上官员才可置石人、石马、石虎等,三品官员不置翁仲。仔细观看,文臣石雕天庭饱满,双手握笏平举于胸,和蔼可亲,微微颔首;武将则双目炯炯有神,手按长剑,威风凛凛。文武石像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比例匀称栩栩如生,宋代民间高超的石雕技艺赫然呈现。这两尊翁仲显然被人破坏过,身体上有明显的接痕,说是破“四旧”时被人砸断推倒,和多尊石马、石虎沉到溪里,这得花多大的气力,才能将几吨重的翁仲重新立在这里啊!
看了石像翁仲再去看首演闽剧《龙台驸马》的戏台。戏台就在村部边上,也是古色古香的豪华建筑,戏院很大,可以容纳几百个观众。令我惊讶的是,戏台的另一头是庙宇,站在戏台前抬头一望,见到的是“驸马府”的华丽牌匾,当地百姓处处以驸马为荣耀,驸马的印记无处不在。出了个宋朝状元,还娶了皇上的公主,琅岐人太牛了!庙宇里香火很旺,供着保平安、求和睦、聚钱财、指方向的各路神仙,善男信女各尽所需,见到菩萨就拜,总有一尊菩萨会保佑你。神灵大概也喜欢热闹吧,戏台上常常有好戏上演,菩萨和百姓一同听戏,知道了人间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不伸手救助于水深火热之中,显然有负于虔诚的信众,菩萨就是用来排忧解难的,大家无愿可求,菩萨就要下岗了。
这个戏台演过两个版本的龙台驸马。最初时叫《龙台遗恨》,说的就是驸马被错杀的故事,情节与民间传说基本相符,根据琅岐镇退休干部梁敬国提供的《探究驸马踪迹,恢复历史真貌》史料进行创作。后来为了满足百姓的善良愿望,主创精英团队认为驸马不应该死,便把民间传说好好梳理了一番,设计出情节更加跌宕起伏,驸马免于一死的新版《龙台驸马》。由原琅岐文化站站长朱国建和著名编剧陈道贵携手编剧,琅岐经济区实验闽剧团献演。新编《龙台驸马》以现代人的感悟对林存驸马进行新的解读与诠释,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赋予了人物新的生命,还给了历史本来面目,既热情赞颂了琅岐岛秀美风光和淳朴民风,又表现了林存嫉恶如仇,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鲜明性格,并将悲剧改为正剧。驸马冤案得以昭雪,扬正惩奸大快人心。舞台正幕背景图再现了琅岐岛“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千帆竞渡、油菜花香”等美丽的自然景观,侧幕条幅则配以“琅岐、凤窝、龙台”等民谣中描绘的场景,琅岐人看了很是亲切。
据族谱史料记载,林存生于南宋嘉泰二年,也就是1202年,死于咸淳八年,也就是1272年,享年71岁,在当年已属高寿,死于福州西郊祭酒岭,可谓老有所终,位于琅岐岛龙台村的林存墓是后世迁葬的。林存官居宰相,为一品资政大夫,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其驸马身份,其妻赵玉屏冠以尚公主,史上实为罕见。民间传说的驸马林存只活到30多岁就被皇帝错杀,后平反赐金头御葬,显然与族谱史料记载不符。文史专家考证后认为,南宋驸马古墓具有很高的古文化研究价值和潜在旅游价值,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回到龙台村部办公室泡茶聊天,聊的自然还是驸马林存,村书记说,龙台村民没有一个不知道驸马故事的,可以说是男女老少妇孺皆知,很多人看了多遍闽剧《龙台驸马》,甚至连剧中的《龙台歌》都会唱。我问村书记你会不会唱?村书记说唱不好,我就念给你们听听吧!村书记清了清嗓子,用纯正的福州话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琅岐宝岛,气象万千;
万里鱼池,千里花园。
双龟把口,五虎守门;
白云日出,雄狮威扬;
金鸡报晓,神猴镇洋。
坐龙台,睡凤窝,吃金舂米,配银鱼丸。
日出西洋镜,云蒸渔歌扬:
气势压五岳,南天出骄阳。
村书记把《龙台歌》念得很有福州味,他说唱起来更好听,曲牌流畅、乡音缭绕、乡土留香,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好戏。我听《龙台歌》歌词里对琅岐的赞美,并没有多大的夸张啊,今天见到的琅岐龙台村就有这样的美丽景观。或许一千多年前的林存预感到龙台村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好山好水好风光,好吃好玩好气象。龙台村出了个林存驸马,做什么都有底气了,美丽乡村没理由不富裕啊!
采风归来我陷入沉思之中,如果驸马没有向公主吹牛,没有那么夸大其词地赞美自己的家乡,难道就不会死吗?古人其实比现代人谦恭得多低调得多,尤其像林存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吗?从一个偏远山村的穷小子,一下子鲤鱼跳龙门,中了状元娶了公主,世上的好事全被你占了,你还敢不夹着尾巴做人?按懂风水的老人说法,如果你家祖上没有当大官的底子,是承受不住这么大福分的,迟早要出事。宫廷斗争惨烈得很,与其为争权夺利、名枪暗斗而死,不如借用文化的力量,为提高琅岐知名度而献身,起码让家乡人知道,是你让当朝皇上知道了琅岐这个小地方,功德无量啊!
如果真能穿越时空,我想问一问龙台驸马:琅岐的山山水水值得你豁出性命去讴歌吗?沉睡了千年的驸马林存根本不想回答我。果然沉默是金,唯恐言多必失啊,林存接受教训了。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