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22: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建华



 

吴建华

 

 

上杭县太拔乡,有一个美丽的山村,它的名字叫彩霞村。和它名字同样美丽的,是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晨曦初露,彩霞村沐浴在绚丽的霞光中,飘逸的薄雾,为它披上若隐若现的轻纱;夕阳西下,满天的晚霞,如同燃烧的火焰,把村落映照得一片绯红。

彩霞村除了令人羡慕的自然景观外,还有值得自豪的两宝,一宝是儒溪茶叶,一宝为上杭槐猪。

 

   

 

我们驱车从上杭县城出发,沿着309省道,往永定方向行驶约30公里,至蓝溪镇黄潭村后,再转入633县道,行驶8公里经太拔乡集镇,便来到了慕名的儒溪茶庄。

汀江有两条支流,一条是黄潭河,一条是旧县河。茶庄地处玳瑁山脉分支的茫荡洋山麓,黄潭河支流的儒溪河畔。天然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钟灵毓秀的秀美景观;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为茶园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占地2000亩的儒溪茶庄,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茶产业基地。

茶庄由福建省上杭县儒溪茶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总经理陈志彬是一位34岁的年轻人,充满创业的朝气,又不失沉稳和淡定。他是2007年开始迷上做茶这一行的,而立之年尝到了甜头。2007年6月,他引种了铁观音、金观音、瑞香等优良茶树品种10多个,建立茶叶加工厂3座,生产车间面积3200多平方米,购置加工机械16套,年加工能力100多吨,加工产值2300多万元,并注册了“儒溪”牌产品商标。为了加快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茶叶基地5600多亩,使所处的太拔乡成为上杭县“一乡一产业”的示范乡镇。2009年7月,儒溪茶业有限公司被龙岩市人民政府授予“龙岩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称号。

陈志彬的茶叶之路,同样面临荆棘与坎坷。

创业初始,由于缺乏茶园的管理经验,茶树种植过密,加工技术也不熟悉,影响了茶叶的品质,陈总带领团队日夜研讨,终于渡过难关。接着,又面临销售的瓶颈,2009年的冬天,因为市场问题,积压4000多公斤茶干,这些货如果没有卖出去,企业将面临停产。销售人员在全国各地奔波,最后终于联系上日春茶业,买走了3000多公斤,对儒溪茶叶予以认可。此后,结成长期的销售伙伴。2012年开始,茶庄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继续与大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开设儒溪茶专卖店,茶庄效益明显提高。

在太拔乡党委书记傅松英、上杭县农业局同仁和陈总的陪同下,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儒溪茶园。茶园四面环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把茶园拥入自己的怀抱。层层茶垄,仿佛一条条绿色的巨龙,在群山中盘旋;株株茶树,宛若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镶嵌在茶园的胸前。每当采茶季节,一位位采茶姑娘,犹如九天下凡的仙女,在茶山间翩翩起舞,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茶园中,一株株修剪不久的茶树,又萌发出幼嫩的新枝。儒溪生态茶庄,之所以冠以生态二字,陈总告诉我,是因为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不用高毒剧毒的农药,只用生物农药,所以,儒溪茶多了几分清香和甘醇。

近年来,乡村休闲产业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发展。2012年,上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儒溪茶叶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千亩优质茶园、茶叶加工厂、品茗室、茶文化展厅、设施齐全的游人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观赏茶园风光、参观现代制茶工艺、了解中国茶文化等良好的服务,使茶庄变成了生态观光型茶园,同年被评为上杭县12个重点休闲农业示范点之一。

从山上的茶园归来,陈志彬总经理邀请我们前往他的儒溪茶庄品茶。茶庄面积300多平方米,前面是一座文庙,整条街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茶庄大门两侧,一副对联引起我的兴趣。对联写道:儒风传雅韵,溪曲煮禅心。对联和茶庄的氛围颇为相称,是一副很好的楹联,茶庄以卖炭焙茶为主,我们一边品赏炭焙茶,一边聊着关于炭焙茶的传说和逸事。

焙火茶源起先人下南洋,其时缺医少药,先民们都会携带观音老茶出海,以调理水土不服或用陈茶代药。儒溪焙火茶由陈家的曾祖辈陈长济过番到南洋,海外陈泰昌茶行的焙火茶迄今盛名不衰。听了陈志彬的介绍,使我们对炭焙茶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坐在儒溪茶庄的茶桌前,我看到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乌褐的炭焙干茶。翻开杯盖后,水香稳敛幽正,盖底特有焙火香气,水色黄亮稍显橘红,带有独特的火香味。焙火观音能经得住长时间的醇化,越陈越醇,入口韵起带骨,回甘如蜜,生津持续。炭焙茶被人们称为茶中极品,真乃名副其实。炭焙茶需使用专门的焙坑,在儒溪茶叶加工厂,我见过这种焙坑,制茶师傅正往坑里装木炭。炭焙需要娴熟的技艺,火候须掌握得恰到好处,50—60℃是最好的。据说,要精制一款顶级的炭焙铁观音,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要素,既要有高等级的传统发酵工艺铁观音做原料,又要有高水平的精焙茶人,每次焙茶的过程都是日夜不间断的,焙制者须有精湛的手艺和恒久的耐心。儒溪茶业有限公司发掘传承炭焙工艺,“炭焙系列”通过精选特级正味铁观音,在传统半发酵铁观音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质的茶叶,施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程度的烘焙,借助炭火的力量,将茶中的酸、碱、咖啡因等异质慢慢排清,使茶叶吸附饱满的负离子、远红外线,极大提升了炭焙茶的品质,让品茗者达到喝茶养生的目的。

 

   

 

在上杭,有一种神奇的猪,和其他品种猪不同的是,其全身皮毛黑色,额部有明显的横行皱纹,俗称“倒八卦”,体躯短,胸宽而深,背宽而凹,腹圆大下垂,大腿肥厚,尾根粗大,这就是上杭槐猪。

为何称之为上杭槐猪,在上杭,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上杭县境内的先民,大多是从我国的中原地区迁徙而来,其中有一支是从山西洪洞迁来的,这些南迁的上杭客家人,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是从洪洞大槐树等地迁来的,于是,将乌猪改名为槐猪。

上杭槐猪具有皮薄、骨细、肉嫩、胶质多、无腻感、香味独特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当地老百姓操办红、白喜事,都有用“上杭槐猪”祭祀的习俗,在他们的心目中,上供“上杭槐猪”是最高的礼仪待遇。青年人订婚,有用“上杭槐猪”猪头、猪尾送礼的习俗。每逢进入农历腊月二十五以后,称为“入年贾”,“入年贾”就要杀年猪,预示着过大年喜庆节日的来临。

最近,查了《上杭县志·物产志》,据记载:乌猪本地产,毛润泽,皮薄肉质甜美,在上杭县已有1000多年的饲养历史。此乌猪,即上杭槐猪。1996年版的《上杭县县志》记载:“1936年,上杭县境内猪存栏量3万头,1949年,上杭县境内猪存栏量5.4万头,1957年,上杭县境内猪存栏量8.27万头,1981年,上杭县境内猪存栏量14.4万头(其中乌猪存栏量7.5万头)。”从1950年开始,由于提倡用国外猪种与当地土猪杂交,经过近40年的杂交改良,槐猪几乎濒临灭绝。2000年,启动槐猪保种工程时,上杭县境内槐猪存栏量仅0.27万头,其中保种场公猪1头,母猪1574头。通过槐猪保种工程的实施,槐猪种群明显扩大,至2012年底,上杭县境内槐猪存栏量3.5万头,其中保种场公猪129头,母猪3474头。

在保种工程的实施中,上杭县儒溪槐猪有限公司功不可没。公司成立于2008年,地处上杭县太拔乡彩霞村,是上杭县重点槐猪生产基地,也是政府授权的槐猪销售总公司。2011年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儒溪槐猪”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儒溪槐猪”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同时,公司还承包了绿绮槐猪场的保种任务,绿绮槐猪场是国家级保种场,也是农业部的重点项目。2013年6月初的一个上午,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前往参观保种场。保种场位于一座山头上,粉白色的建筑显得格外耀眼。上杭县儒溪槐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大荣介绍道,至2012年底,公司已投资5000万元,其中已建好猪舍2.66万平方米,可繁母猪1000头,存栏1万头,年出栏2万多头。此外,建有沼气池4000平方米,生化溏2万多立方米。2011年,公司还与临城镇九州村合伙投资3000万元,建成一家年产5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主要以猪粪和鸡粪为原料,可解决全县1/3的猪粪利用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

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福州、厦门、龙岩,以及浙江、广东等地方,并建立了销售网店50多家。

2013年,是上杭槐猪产业阔步前进的一年,将出栏3.5万多头槐猪,产值达1.1亿元;投资500万元,建成冷鲜肉加工中心与物流配送系统,并将启动线上网站与线下实体旗舰店的建设。线上网站将深化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的合作,同时开展与拍拍网、微博、微信等新型平台的合作。线下直营店开展与山姆会员店等大中型卖场的合作,加盟店将选择与有丰富肉食品销售经验的企业合作。可以相信,上杭槐猪将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

对于重振上杭槐猪雄风的陈大荣总经理,我不禁产生探究的欲望。他的经历和他的业绩同样神奇,这位闽西大学大专毕业的学生,原来是搞建筑的,拥有一级建造师和经济师两个职称,曾担任上杭县恒驰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太拔乡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在槐猪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后,把公司办得红红火火,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负责养殖,一个专营销售。说来也巧,上杭县儒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彬,是陈大荣的大儿子。陈志彬早期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尔后获得法学文凭,后来又到厦门大学念法学专业,可见是一位勤学习、肯钻研的青年。他打理的儒溪茶业有限公司,和他的父辈经营的儒溪槐猪有限公司一样出色,真乃是:上阵父子兵,双双传佳音。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