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23: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丽奇


·“福文化概论·

 

  32.厚德积福,福运长久

 


    (一)修身齐家,仁者有福

《大学》告诉人们,只有先“修身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实现人生的志业。君子务本,读书的真正目的是提高个人能力和自 身修养。君子敏而好学,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善读“无字之书”,“从无字句处读书”。

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是个人幸福的加油站。朱熹的《朱子家训》 指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 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人们 可以设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的家庭,一定是上下同心、 和气满盈的幸福家庭。

第147页-124.PNG

    清乾隆白地墨彩“朱文公家训”笔筒

养德方可致福,修心在于解厄。福州籍文人董执谊以条屏诫子孙曰:“能知足,便不辱”,“能谦和,吉祥多。”在家训中谆谆教导:“处世以让一步为高,退步乃进步之本;待人以宽一分为福;利人是利己之基。”“治家以勤俭为先,待人以谦和为首。”此皆从儒家仁爱谦让宗旨言之,均为至理名言。明洪应明著《菜根谭》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 ;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为何精神高尚的人更容易幸福?因为他们更愿意对社会付出、对事业尽责,以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自身的情操,保持仁心善意。道德礼仪出现以后,人们的言行举止有了基本的遵循规范。厚道只是做人的本分,人生在世,应该诚信、朴实。德不仅是待人处事的规矩,也是保护自己的盾牌,还是个人享受幸福的资本。

    (二)体悟生命,奋斗造福

孔子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不受人言和外物的蛊惑,不轻易为世俗所左右,看淡名利富贵,把生命的主要精力用在追求道德学问上,使得内心淡定而充盈,活出幸福快乐的人生。祸福苦乐,往往只在一念之差。朱子说 :“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 ;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人要追求幸福,需存道心、志气,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抵御邪念的侵袭。

有修身意识的人容易找到幸福,因为他们善于主动自我反省,勤于改过迁善。要想生活过得幸福,可以借鉴儒家的道德取向,将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守中和之道,行中庸之法,实践仁者风尚,审时度势,见贤思齐。

有为之人善于在事业之中和社群交往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埋头苦干、诚实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幸福指数高的人往往拥有高智商,善于结交高尚的朋友,互相切磋琢磨,激发自我潜能,成就事业,获得幸福。

第149页-125.PNG

曾国藩书“智圆行方”

为什么有人不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呢?可能因为所受诱惑太多,物质追求欲望太高,急功近利,志大才疏 ;精神世界空虚,执念追求得不切实际。要想活得幸福和快乐,就要消除浮躁冒进心理,懂得知足常乐,静心驻留,欣赏生活的美好风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诚实劳动,坚毅奋斗,才能从中自得其乐;唯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实现理想持之以恒,才有望到达幸福的彼岸。

(三)抱朴守正,知足惜福

享福要知惜福,惜福之道,在于俭约自守。“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惜福自能招福。人生世上,有顺境也会有逆境,铺张炫耀,奢靡浪费,实为招祸之源。

个人的心胸怀抱体现道德修养。《诗经·大雅》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刚柔相济才能保持事业兴旺,成就美好人生。老子说“上善若水”,儒家讲“外圆内方”“智圆行方”,先贤教导待己严、对人宽,“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这是个人修养的智慧。

有志于道德修养者心性宁静,克服浮躁奔竞之心,诚恳追求事业成就,不图虚名,专务实绩,敬德修业。在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才能获得安宁和幸福。

精神富足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无论贫富荣辱,都能坦然接受 ;处境顺逆,不改其志,始终保持高尚情操的人自有其福。乐天知命,秉持平常心,虚心好学,诚实做人,知足常乐,安享幸福。

人的福气不是强求得来,而是自身力行虔修的结果,故有德之人即是幸福之人。要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智,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发挥聪明才智,诚实劳动,勤奋耕耘,相信幸福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