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7: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锦萍



石竹山:会做梦的山

 

黄锦萍

 

 

微信图片_20250410180145.jpg

谁没有见过山,但你见过会做梦的山吗?

谁没有做过梦,但你做过会灵验的梦吗?

“一座山”与 “一个梦”,读懂了这两个关键词,你就读懂了“会做梦的山”。

山是福清的石竹山,倒映在东张水库的碧水之中,显得清丽而富有灵性。只见半山腰悬崖峭壁上,雕梁画栋的群体建筑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这就是“中华梦乡”石竹山。石竹山道院背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视觉上形成悬浮于天上街市的感觉,“天街”正是道教建筑的特点。每次坐车从高速路经福清地段,从车窗外望去,一片翘着屋檐的,色彩艳丽的建筑群特别抢眼,一看便是香火很旺的圣地。远距离看山看庙,有可望而不可即的向往感;云雾缭绕时看山看庙,有飘飘忽忽的神秘感;阳光普照时看山看庙,有庄严肃穆的神圣感。

     微信图片_20250410180136.jpg

                                                                                 石竹山祈梦处

梦也是在福清石竹山上做的梦。每个人都会做梦,关键在于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地方,什么氛围做的梦。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做多少个梦,梦是无意识的,亦真亦幻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寐以求,黄粱美梦,梦想成真,南柯一梦——梦里梦外有玄机,梦长梦短皆学问。梦很奇怪,想做梦时一梦难求,不想做梦时却悄然而至,这就使梦更加难以琢磨,随时泄露你生活的动机。可以说到石竹山来的,多半为了祈梦。如果你以为“白日做梦”多么可笑,那就大错特错了,请你到石竹山上看一看,那一张张竹席上或躺着或坐着的,都是想“白日做梦”的人,可别忘了,这里被称作“中华梦乡”。

山不在高,有一棵远古的树已经足够。石竹山海拔不过534米,坡也不陡,缓缓地,很容易就爬到可以做梦的地方。倒是年代有些久远,6700万年前的白垩晚期,地球便孕育了这座日后会做梦的山,我们从日月星辰、山川沟壑、花鸟鱼虫的蛛丝马迹中,探寻到漫长的生物种群的演化,从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的形成,人类一步一个脚印地站在了生物链的最顶端。只要你仔细观察,享有“冰川元老”之称的桫椤树就在山上扎根繁盛着。据文献记载,桫椤树与天地奋争了2亿多年之久,桫椤树曾经是地球上盛极一时的高大树木,是恐龙时期的主要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四次冰期浩劫,地球上的桫椤大多死亡,遗体被深埋在地下,变成煤炭与化石。唯有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有少量桫椤树得以幸存,所以有植物“熊猫”之称,珍贵无比。有了这棵远古的树作为历史的积淀,在石竹山脚下的“东张镇”,挖掘出完整的古文化遗址,发现四五千年前先民在这里活动的痕迹,就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了。更难以置信的是,曾经是一片大海的地方,怎么就长出了一座石竹山?从东面看,石竹山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正应了风水学上的“宝地”特征。从南面远望,石竹山体像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古埃及金字塔般雄伟壮丽,半山腰云雾蒙蒙,又好像日本富士山般让人浮想联翩。

梦不在多,有一个原生的梦足以探寻梦的起源。这个梦是关于“九仙”的。时光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天尊神游玉京山,拨开云雾俯视人间,见闽地蛮荒,有心度化。九九重阳之日,闽地百姓见漫天霞光中幻出一朵金莲,分化九日,齐往福州于山方向飞去,这也是于山被称作九日山的缘由。此时正在后堂小憩的何夫人恍然入梦,但见九日直往她奔来,不禁张口惊呼,却见九道金光齐刷刷汇入何夫人口中,多年未得子的何夫人随即受孕,先后生下9个儿子。9子幼年时除长子额头正中竖长着一只眼睛外,其余的都是盲人。何太守中年得子本应满心欢喜,见9子个个呆若木鸡,顿觉悲戚。不料长子却安慰父亲:我等是担心受了外界干扰而破坏了修道的诚心,其实我们9个兄弟心如明镜,何尝一日目盲?父亲请放心,等到我们9人道成之时,便是我等目开之日。何太守十分惊讶,这不是先秦道家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吗,9子何时读过经书呢?于是便差人找来《道德经》,由长子吟诵,领着众兄弟修习。何太守与9子应对之中,总能对治民理政有益,而闽地百姓更是在何太守清静无为的治理下,得以休养生息。后来淮南王刘安想要造反,对何太守说“曾得一梦,见一木上破青天”。刘安认为自己可以破天登极。但9子知晓后却告诉父亲:木破于天是个“未”字,今汉室强盛未衰,劝刘安切不可逆天而行。后刘安图谋未果,终遭杀身之祸。9子的预测显示了解梦的才能。9子在世33年,有一天忽然对太守夫妇说,今尘缘已尽,该是我等离去的时候了。说完鱼贯而出。何太守夫妇不舍说:你们9个人只有一只眼睛,让我们如何放心?到了闽江畔,只见9子各取闽江水擦拭双目,顿时目开眼明,炯炯有神。何太守夫妇知是天意,与9子怆然作别。九仙飞升之后,领受元始天尊之命,至石竹山再行潜修,以梦点化世人,恩泽天下,声名远播。九仙的故事是不是有些扑朔迷离?经过精心策划,一定可以拍一部很好看的神话电影或电视连续剧。

山是道教的山。何氏九仙在石竹山显圣后,世人来游石竹山常有想做梦的感觉。受九仙赐梦点化,祈梦者常可从中悟出“天、地、人”和谐共处的道教真谛。道教的华彩乐章从此开启,借由何氏九仙君的圣灵,得以不断生根、发芽、吐蕾、绽放。唐大中元年(847年),石竹山始建灵宝观;宋宣和三年(1121年)更名为“灵宝道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此后各朝各代、海内外信众受到九仙福泽的感召,纷纷慷慨解囊,为光大石竹山不遗余力,至上世纪90年代,全面恢复道教道场,最后定名为“石竹山道院”,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石竹山道院建筑群。石竹山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着道教的经验和行为,道教中的思想和形象在这里也被理化,也就是“石竹山化”了。满山的奇石与秀竹传达着石竹法派的道法真谛:“石”为至刚、朴实、凝重、坚定,蓄万千之能,纳转回之势;“竹”为至韧、无争、清净、虚怀,藏无限生机,聚蓬勃之气。“石竹”合天地之灵,通万物之性,以内敛的谦逊之态一如既往地呈现“和”的内涵,渐渐凸显出其象征性,由此自成一道家哲学体系——石竹法派。而祈梦正是何氏九仙信仰最具特征的内涵,盲人形态正好为祈梦的一种外化形式。何氏九仙,一目共用为“和”所致;九仙孝行梦感因“通”之故。能和能通,效仿的是水的柔性。因此,“上善若水”成为石竹法派的文化核心,以济物救世为己任,广积阴功,方能证道成仙。这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真可谓:虚怀若谷的胸襟,宽容谦逊的思想,赋予了石竹山空灵之质;恬淡素朴的处世,以和为贵的境界,孕育了石竹山的魅力之魂。

微信图片_20250410180127.jpg

石竹山风景区举办特色文旅活动

记不清去过多少次石竹山,每次都以为可以在山上做一个好梦,但都不能如愿。做梦是要有充裕时间的,道院住持告诫说“无清净心莫求仙,有奇雅想即是梦”,现如今怀有一颗清净心简直就是一种精神的贵族,有心却不能清净如何入梦?前几日再访石竹山依然无梦可归,不仅我无梦,和我一起上山的两个作家也无梦。不够虔诚大概是无梦的根由,本应从进山大门一级一级登上1436级台阶,过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进入梦幻之地,为了省事我们坐了缆车。造梦是需要过程的,登山时脑子里只想着做梦的事,身体运动着,呼出体内的浊气、病气和疲劳之气,同时吸进大量的新鲜空气,也就是宇宙真气,使大脑渐渐接收梦的信息。祈梦者不仅自己心要诚,而且一同上山的人同样也要心诚,这样才能很快得到九仙君赐梦。原鼓山涌泉寺住持曾给石竹山道院题词“梦幻非幻,诚则灵,梦诚则真”,可见心诚是多么重要。进入主神殿仙君楼时,诚信得到全方位的释放,静静地点上一炷香,面向九仙君顶礼膜拜,告知为何事而来,然后才开始躺在竹席上,慢慢进入梦乡。有的人一祈就有梦,有的人几天才有梦,有的人在山上没有梦,回家过夜有梦,所以说各人的慧根不同。导游小刘把我们带到最容易做梦的“祈梦洞”里,只见九仙君端坐在高高的神龛上,案前摆放着各色食品和水果供品,洞里黑乎乎的,香烟缭绕,我们连打着哈欠,似乎具备了做梦的条件。那就抓紧时间赶快躺在草席上入睡吧!20分钟过去了,大家仿佛都在认真地睡着,直到有一个信众进得洞来弄出声响。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再装睡了,起来一问,哪里有梦?导游小刘说她更不可能做梦,带游客来的次数多了,早已适应了这里的梦磁场。

梦是有文化的梦。道教与梦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一定有其文化的生命力。一旦人们破解了梦中的密码,揭示出生命信息的奥秘,梦文化必将为人类发挥出有益的作用。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形态,石竹祈梦习俗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休戚相关,以祈梦为核心的民间习俗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道教仪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的有效形式。随着祈梦和解梦活动的频繁展开,各种反映人们生活和愿望的梦故事,以口头文学为媒介广为流传。梦故事蕴含着民间知识和人生智慧。感恩心里和遵循节气变化的自然哲学,原生态的生命礼俗里,蕴含着古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祈梦文化广泛涉及心理医学、养生学、建筑学、社会学等领域,发掘我国最早的心理暗示治疗和催眠疗法的原始形态,以及在民间活动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音乐、美术等其他形态,都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因此,2009年石竹山祈梦习俗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众望所归。

凡人梦小,无外乎柴米油盐、择偶择日、盖房生子、生意兴盛、改换门庭;伟人梦大,事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仕途亨达、夫耀妻荣、荣华富贵。梦想就是,有梦才会想,想了就有努力方向,方向就在前方,你想办法抵达就对了。从古到今,来石竹山做过梦的人千千万万,但真正被人口口相传留下来的好梦实在不算太多。

能像叶向高那样祈了两次梦,就把官位做到宰相的,简直就是创造了梦的神话。第一次上石竹山祈梦时,叶向高很年轻。他不仅祈了梦,而且还求了签。签上说:“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从字面上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签,叶向高拿着签郁闷无比。但老道长看了签后却大呼好签,可喜可贺。老道长解释说:富贵无心想,“想”字去掉心不就是宰相的“相”字吗?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像“成”字,这预示着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经老道长这么一点拨,叶向高信心倍增,但总觉得还是不太可信。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祈梦以求印证。第二次祈梦时叶向高梦见游山时折了一条竹竿做拐杖,上山时不小心一滑手,竹竿撑着肚子。梦醒后叶向高感到很不吉祥,只好再请老道长解梦。老道长笑着说:公子,这可是一个吉梦啊!竹竿是使船的篙,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官大肚量也大”。叶向高大喜。两次祈到好梦后,叶向高刻苦求学,仕途日进,最终官居相位,梦想成真。

断案未果也来石竹山祈梦。清乾隆年间福建巡抚王绍兰遇到疑案久久不能破案,就上石竹山祈梦,以求仙君指点迷津。传说里美村财主余世富将女儿嫁给东张镇杨家。盗贼“龙文史”以送礼为名潜入杨家,杀死新郎奸污新娘,又乘机盗走“龙凤金耳扒”后逃之夭夭。祈梦时王绍兰梦见福清龙江与福州闽江河流交汇在一起,又梦见仙君说:一江一江又一江,江东桥下数畦葱。若待元宵佳节夜,龙光此案自然通。王绍兰醒来,自己解梦:两江交汇不就是连江吗?元宵佳节夜不就是说要在元宵节夜去抓罪犯吗?于是在元宵夜迅速带上差役前往连江,果然在观灯人群中看见一个女人头上插着“龙凤金耳扒”。王绍兰将女人抓来一审,女人即招出其夫就是“文龙史”,终于真相大白。

古往今来,无数信众在这里许愿、求功名、求福寿、求平安、求姻缘、求钱财、问事业、问医药,当然,你可以把一切愿望都带到中国梦神何氏九仙君面前。无论是古代的梦还是现代的梦,好梦坏梦,奇梦怪梦,合理的梦荒诞的梦,一座山上能源源不断地滋生出这么多的梦,真的是一个奇迹。我想用我写石竹山的一首歌,来作为文章的结束。这首歌的歌名叫《中华梦乡》,歌曲很抒情,在历届石竹山梦文化节及重大庆典晚会上演唱,也被作为手机的彩铃在福清广为流传。歌词是这样写的:

 

    石竹山上飘浮着云烟

    千百年前这里居住着神仙

    多少梦幻得到仙人的指点

    祁梦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灵验

 

    石竹山上追梦者万千

    从古到今这里梦话连篇

    多少心事藏着前程和幸福

    圆梦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缠绵

 

    好一座巍峨的石竹仙山

    梦文化回旋在天地之间

    好一个神奇的中华梦乡

    有梦就有实现的那一天

本文原载于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福清》;图片来源于福清市融媒体中心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