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4 15:5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爱枝

读《走进海西》系列丛书


已出版发行的《走进海西》系列部分丛书


《走进海西》系列是一组丛书的总名,是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的采风活动后的作品结集。

采风活动开展了3年多,已出版了11集:《走进福鼎——白茶祖地海上仙都》《走进福安——电机之都红茶名乡》《走进惠安——中国石雕之都》《走进德化——扬名中外的瓷都》《走进安溪——铁观音的王国》《走进漳州——漫步中国花都》《走进漳浦——从田园到海洋》《走进武夷山——大红袍天下》《走进仙游——文化古都木雕新都》《走进沙县——小吃行天下》《走进湄州——世界的妈祖》。

组织这样的采风活动从工作角度讲,意在反映、宣传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成就。从文学创作角度讲,符合三贴近原则,不论是散文,还是报告文学,都极富可读性与感染力。

笔者以为,反映各县(市)特色或优势,是文集突出的题材或主题。

先说茶。福建是茶的发源地、茶的故乡,且名牌荟萃,已出版的文集,涉及茶的5个,其中3个是茶的专集。

大红袍。是贡茶,因它品质优秀、身份高贵,几百年来都只在贵族间流连,还因“贡品”给茶农增加了许多负担。

铁观音。已有千多年历史,先是跨过海峡,到台湾繁衍,又远渡日本,可谓声名远播。

坦洋工夫。为福安红茶之首,早已飘香世界—曾获1915年马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白茶是神茶、药茶。有道是:“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这句话道尽了白茶的至尊地位。

再说瓷、石、花。

陶瓷。是德化人民的特产、特艺。其产品德化白瓷,素以胎质细腻致密,釉层晶莹玉润著称。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曾一度远销欧洲,广受青睐。故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誉称。

石雕。是惠安的宝贝。一千多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他们也做过重大工程,如万安桥、崇武古城,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花卉。已名扬海内外。漳州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是栽培各种花卉的天然大温室。

不论花都、瓷都、石雕之都,还是大红袍,铁观音、红茶、白茶,都有它们的前世今生。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是历史悠久,都有几百年千多年的来历。其次,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再次,虽因各种条件困难,步履蹒跚,但都有不断的创新创造。

如今,它们欣逢盛世,高歌奋进,一番辉煌。

阅读《走进海西》系列作品,首先让人看到了各县、市当家人都能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五年、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比如安溪县提出“工业强县,茶业富民”、武夷山市提出“茶旅联合营销”、福鼎市的“旅游兴市 海洋强市”、德化县的“工业强县”、惠安县的“工业兴县”,漳州市的“把花卉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等等。他们还订出达到设定目标的规划步骤并密切关注发展情况,适时提出调整、补充,使计划更臻完美,更有可行性。如德化县在解决多年来“林瓷矛盾”之后,提出“传统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艺术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要求,之后,又提出了“科技兴瓷、艺术兴瓷”的目标,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研制创新,生产出红釉瓷:“中国红”、“中华红”、“富贵红”等系列产品。自生釉骨瓷获第1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巴黎国际博览会银奖;西洋工艺瓷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

又如漳州市,提出建设“百里花卉走廊、千家花卉企业,万亩花卉基地”的构想。还怀揣着500多年栽培、育花的经验,走出国门,远赴“世界花卉王国”荷兰,参观、学习、合作,还进入了荷兰的花市拍卖场,效果喜人。如今已形成6大类:水仙花、兰花、榕树盆景、仙人掌类植物、棕榈科植物、阴生观叶植物。

再如石雕之都惠安,在传统的四大主导产业石雕石材、食品饮料、鞋服包袋、五金机械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石油化工、船舶机电、光电信息、旅游业等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连续7年跻身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的第30位,实现了从“番薯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转身。

各县、市还采取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组织宣传推介活动,扩大销售。如武夷山市组织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系列茶旅推介活动,茶与山互相辉映。

所有已被走进的县都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桂冠一串串,诸如全国、全省的“××之乡”、“××之都”、“十佳……”、“百强县”、“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实验区”、“……创业园”等等,财政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及其他各业都跃进式地发展。

所有这些产业的前世今生,在文集里都有生动的叙述和描绘。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任何事业的三要素,其中,“人和”是关键。这些县、市十分值得称赞的就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县上下,从书记、县(市)长开始动心思,谋思路,花精力,出主意,订措施,一心扑在事业上,然后团结干部群众,汇聚聪明才智,干劲倍增,艰苦奋斗,才能有今天的喜人成果。

采风团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副会长许怀中带队,基本上由省内文学界、新闻界知名人士组成。

系列丛书以散文和报告文学形式成文,作者们都尽力地调动起文学神思、生花妙笔,使所叙所绘,精彩纷呈,吸引阅读,增强魅力。

史料和诗文的结合。这是作品集的耀眼点。

以咏茶为最,没有一篇写茶的文章不引用历代名家咏茶名句,不论诗词,还是民谣,为文增色。

陆羽的《茶经》则是被引用最多的。

《古诗文中的武夷茶》荟萃了许多咏茶诗文的名篇,如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陆游的《建安雪》《初入武夷》;苏东坡的《和针安道惠寄建茶》;梁章钜的《归田琐记》;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等等。

在《武夷茶路情连世界》中,引用了英国诗人拜伦在《唐瑛》中的浪漫诗句:

“我觉得我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

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

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还有《白茶情思》里的童谣“奇古枝”,使作者与茶产生了一生情缘。

饮茶,还能品味出茶对自然环境的礼赞,茶对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培养和熏陶。“以茶育德、点茶务求精华均分;以茶健身,饮茶必致袪病延年;以茶会友,敬茶表示友好尊重;以茶入艺兴文,便可使生活平添诗意,使人们脱俗近雅”。“禅茶一味,物我两忘,淡泊明志,品出色,品出香,品出哲理”……其实远不止茶,就连硬邦邦的瓷、石,也能娇媚动人,如德化白瓷就被这样形容:“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这使笔者想起了在德化参观的一个展室,全部是体味中国古诗文的作品,有金陵十二钗,或立、或坐、或靠,不仅形象清丽,眉目传神,且还彩塑,其披肩、斗蓬,薄如蝉翼,袅娜灵动;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美屏,轻盈灵巧,栩栩如生,直可观窥内心脉动、情感流转;还有“天问”、“湘君”、“湘夫人”,琳瑯满目,过目难忘。

山水秀美 孕育佳品。几乎每篇作品无一例外地描绘山水秀美、孕育佳品。以茶为例,因为有山,有水,气候适宜,就能培育出品质优秀之佳茗。“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为什么?因为福鼎产白茶的太姥山“气势雄伟,景色秀美,更有峰险、石奇、洞幽、雾幻的特质”,适合茶生活;“阳崖阴林”,“碧水丹山,幽洞流泉湿度大,水量充沛,长年峥嵘云雾深锁”,“香含玉女峰头露,洞带珠帘洞口云”这是大红袍的家园;出产“坦洋工夫”的坦洋村,位于白云山脉,长溪沿岸,常年云雾缭绕,“山高水清,多雨多雾”,“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还有茶园即景,如“安溪西坪镇是铁观音的发源地……车子盘山而上,茶园历历,楼田层叠,像是展翅欲飞的大鹏(西坪古称栖鹏);山的一侧有座小山,犹如童子拜观音。”

还有茶艺新篇,说起武夷山独有茶艺:“叶嘉酬宾,孟臣沐霖、若琛出浴”你们知道吗?作者讲解:叶嘉是唐代闽人,他向皇帝进茶是先苦后甘。武夷岩茶有相似品质,后人便把叶嘉作为武夷茶的代称;孟臣是明末紫砂壶制作大师,后人把名贵茶壶喻为孟臣;若琛是清代烘制茶具的著名工匠,其茶杯“薄如蝉翼,白如碧玉,玲珑剔透”。无怪乎清代诗人袁枚赞曰:“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俱入茶艺!

枯燥的数字,有力的说明。比如惠安县从“番薯县”到全省“十佳县”,怎么证明?1994年摘掉了“赤字县”的帽子后,到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9.5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7年跻身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的第30位,达到了从番薯县到百强县的蜕变。

比如德化县,自1996年以来连续多次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怎么体现?近30年来,他们发挥资源和传统工艺优势,不断地创新、创造、创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全县生产总值增加了近5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近180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0多倍。它才有资格堂而皇之地跻身于“十佳”行列。

还有福安电机,1958年第一台电机诞生,被称赞为“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1978年,福安电机城应运而生;2008年,电机城成了“全国百佳产业集群”,成为扬名海内外的“中国中小型电机出口基地”。自1984年至1988年的4年间,电机电器工业产值等于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的总和。如今,福安电机已有115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12家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80%以上的电机产品出口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