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馆长序跋系列”专题·
新松恨不高千尺
——魏定榔《福建读本评介》评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一套青少年文化读物。顾名思义,它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福建地方特色文化编辑成书的。编辑该读本的初衷在于为青少年补充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人文知识。编者为此进行了精心谋划,在内容选择和编辑经营中投入许多心力,因此才有这样涵盖九年级共十八本规模的“读本”出现,相信这是可读性强的少年益智读物。面对目前存在的众多少儿培训机构与丛杂的培训材料,“读本”秀出其中,实不可同日语。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经过无数贤哲智士创造与传承,积淀而成的古老文明。如严复所言,是“恒久无敝”的经典,“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和国度之所以长传永存、历久弥新,正是受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系和支撑。环顾五洲四海,追溯往古来今,唯有我华夏历史久远、文明赓续,虽历尽艰危而颠扑不破。是举世无匹的。这样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应当告诉并传薪给子孙后代,善继善述,绵延传承。正是基于上述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提出选题,邀约多位专家学者,合力编辑出版了这套“读本”。
“读本”在内容安排上,考虑到读者对象是小学、初中各年级的少年儿童,他们在学习教科书之外还需补充一些文化知识,以开阔思路、扩大视野、增加知识,为补充知识营养之用。鉴于闽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部分,又是少年儿童所必须,故所以也选录部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内容。全书内容分别为文字释义、经典介绍、诗词赏析、名人励志、文物诠释、岁时活动、礼仪举止、神话传说。为了帮助理解,扩增知识,还设有链接与拓展,以尽可能让孩子们广闻多见,又不增加学习负担,期收潜移默化之效。
“读本”在程度掌握上,努力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增厚知识积累。我们认为,儿童都有求知的愿望,关键在于因势利导,教授得法,以达与时俱进、摄级升梯的目标。只有适应儿童成长规律,方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揠苗助长,有害无益。
“读本”在文字表述上,尽可能适应中小学生的受知能力与理解程度,采取口语化、记叙式,力求文字简洁典雅,表达通顺流畅,做到深浅适度,平易笃实,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读本”在装帧设计上,力主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为此精选大量切题的古代名画、名人书法、古籍书影、文物古迹、风光名胜、历史图照。力求从画面的美感中,产生无形的吸引力;在愉悦的审美中,收到默化的效果。这样更适合少年儿童看图会意、直观感受的特点,体现鲜明生动的观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培育孩子们的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读本”作为少年儿童学习知识的初阶,我们力求做到内容典雅、形式精美、程度适中,使学生悦读易解。由于在内容安排和装帧设计上,都作了精心设计,无怪乎师生们翻阅之后都称善。其实,所善全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以学术论,从先秦诸子、西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以诗文论,从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从十三经、廿四史到诸子学说、百家文集,构成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民族底气。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弘扬,是当代人无可回避又亟需解决的问题。许多成年人都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与人格成长都是无可代替的营养品,因而急于选择学前教育或初教补习。而这通常以古代童蒙教材为选本,可惜都难以涵盖较为全面的知识启蒙和适应循序德教的需要,而“读本”则努力做到了。相信包括孩子家长在内的读者都会从阅读“读本”中获益。
“福建读本”是适应儿童德智教育的需要而选编的,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选和适选原则,通过代表人物和典型事例的生动示范,发挥对少年儿童正面引导与劝勉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将启迪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爱国情愫由此萌生;亲切的桑梓文化,自可陶冶青少年的心性,爱乡理念由此激发。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感知“八闽”文化,是我们的寄望和职责。希望少年儿童能从愉悦的诵读之中自然地收到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效果。
虽然如此,本书仍有必须改进及可以提升之处,诚望读者不吝纠谬指误,以匡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