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23: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一军



拳拳赤子心,光耀吾中华 

——走进徐烨院长

 

郑一军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智者用他们的智慧与践行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文化的天空,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徐烨院长,这位澳门国际科学院的杰出领航者,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他的到来,不仅为我带来了一抹不同寻常,更是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国武术文化本源传承的那份深刻而又持久共鸣。我仿佛一起在穿越千年的历史一起在历史长河中聆听着中国武术的铿锵回响

 

久违的老友,心灵的触动

 

那是一个平凡中蕴藏不的夏日午后,阳光以其独有的柔情感,轻轻穿透日常琐碎的缝隙,温柔地拥抱着我的肩头,恰似徐烨院长的造访一般,为这平淡时光添上了一抹非凡色彩。刘维松李金资两位老朋友的引荐下,在李小龙祖师拳的发源地——福建省永春县我与徐烨院长相遇相知。初见那一刻,徐院长那种笑容,既温暖人心又富含深意,仿佛是老友重逢的温馨,跨越了时间的鸿沟,无需多言,心灵便已紧密相连。这份亲切的默契,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过心间,他深邃的眼眸中我便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中国武术文化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情感,以及他对于传承与弘扬这份古老智慧的独特见解。这超越技艺层面的,是对中国武术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这心灵的触动,令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那是一种无需言语便能深刻理解的默契,是对中国武术共同热爱的真情流露。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便是多年戒酒的我,也不禁与同样不常饮酒的徐烨院长频频举杯,从午后的闲适一直畅谈到深夜的宁静。我们仿佛穿梭在中国武术的历史长河中,共同探寻其传承的脉络与文化的辉煌。我们深入交流武术的精髓与奥义,探讨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我们也深感作为武术传承者的重任在肩,誓将这份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宝贵遗产传递给后来之人,让其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图片1.png

徐烨院长为永春金峰白鹤拳研究院题词(图片由作者提供,下同)

当下我们身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亲眼目睹了西方文化细腻雅致的风情与东方古老传统的深邃智慧,在时代的交响乐章中悄然交织,交相辉映。东方的深长韵味已跨越海,日益成为西方时尚界的新宠,彰显着文化交流跨越国界的无限魅力和勃勃生机。在这个东西方文化深度融合、互鉴启发的伟大时代,如何妥善保护并传承祖先赐予我们的这份璀璨文化遗产,确保中国武术文化之树根深叶茂、代代相传,已成为我们这代武术人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徐烨院长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穿越时空的回响,深深地触动着我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中国武术,这一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活体现,更是尚武精神源远流长的生动载体。它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沟通古今、连接未来的精神桥梁。回溯历史长河,当西方列强的炮火与东瀛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企图以“东亚病夫”之辱加诸我民族之际,正是梁启超先生以笔为剑,力挽狂澜,著《中国武士道》一书,深刻剖析了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精神内涵。从黄帝的英勇征伐到历代英雄的慷慨悲歌,中国武士道不仅是对武力的崇尚,更是对正义、勇气、智慧与原则的执着坚守与不懈追求。毛泽东主席亦曾在《新体育报》上挥毫泼墨,高瞻远瞩地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豪迈口号,号召全民强健体魄以支撑民族之魂。此后,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积极响应,倡导“强种自卫”,全国上下习练术蔚然成风,使国民体魄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保家卫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尚武精神”,我们再度向世界发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呐喊。这不仅是国家意志的坚定彰显与对国家利益的庄严捍卫,更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精神的深刻传承与大力弘扬。这份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广泛共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它促使我们更加珍视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尚武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同时,它也激励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共同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拳拳赤子心,中华武道情

 

中国武术无限魅力的感召下,徐烨院长繁忙科研与管理工作之余,于今年盛夏亲自护送远在加拿大读书的爱子徐嘉晨学习中国武术和古典诗词。他作出这一决,不仅是对个性化教育路径的深思熟虑,更是对中华武术千年文化精髓传承的深情寄托与崇高敬意。徐烨院长以他那充满智慧与慈爱的眼神,缓缓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文武之道,相辅相成,正如孔子佩剑而行的形象,完美诠释了文治武功并重的理想人格。”是啊,自古以来,文治武功便被视为国家治理、社会安定的两大基石,孔子的文武双全更是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他的六艺教育体系中,武术技能如射、御等,彰显了古代教育对身心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武之道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中国武术,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的国粹艺术,有时竟被片面地视为搏击之术,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与智慧光芒被遮蔽。反观之,源自中国武术的日本剑道、空手道等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而中国跤在欧洲的竞技化转型也引人深思。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守护与传承自己的文化根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徐烨院长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当前文化现状的深刻反思与积极回应。他让嘉晨在武术与诗词的熏陶下成长,不仅能够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更能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先贤的智慧情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不仅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精心培养,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伟大事业的深情呼唤与坚定支持。在徐烨院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爱与期望以及一个中国人对民族文化复兴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这份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

 图片2.png


        图片4.png

    徐烨院长爱子徐嘉晨在跟随作者学习永春剑道、永春鹤拳

国民应当深刻铭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一隽永真理,它如同灯塔照亮国家前行的道路。面对西方列强及日本等外部势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潜在阻挠与挑战,我们更应警惕“现代版东亚病夫”的阴影在中华大地上悄然蔓延。当前,中国正屹立于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审视我们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眼镜与“小胖墩”的标签所困扰,其身体状况呈现出“体质虚弱、肌肉僵硬、关节不灵”的亚健康态势,这无疑是新时代下“东亚病夫”隐忧的具象化体现:骨骼因缺乏锻炼而脆弱,肌肉因久坐少动而失去弹性,身体灵活性大幅下降。为此,国家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毅然启动“武术进校园”的宏伟蓝图,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这一民族瑰宝引入校园教育的殿堂。此举旨在借助武术这一独特平台,从强健体魄与磨砺意志双重维度出发,共同铸就青少年的武术之魂,传承并发扬武术中蕴含的“勇于担当、果敢坚毅、坚守正义、立场坚定”的武德精神与人生智慧。我们不可忘却历史,一个民族若遗失了英雄主义的光辉与血性之魂,其未来之路必将布满荆棘与阴霾。回望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史,英雄豪杰如星河般璀璨,尤其在近代中国历经百年屈辱的岁月里,更是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脊梁,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而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若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能够普遍具备中国武术所倡导的武士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勇气、明辨是非的智慧,那么,无论面对何种外来压力与挑战,他们都将无惧无畏,挺身而出,成为捍卫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徐烨院长以满腔的中华武道热情为动力,向全球华裔青少年发出温暖而热忱的邀请,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时光回归故土,亲身体验并学习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这一行动,不仅是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探索与实践,更是搭建起一座沟通海外华裔青少年与祖国文化血脉的桥梁,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远见卓识的学者,文武并重的本领

 

徐烨院长,作为学术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其职业生涯犹如一幅绚烂的画卷,铺展着无数辉煌的成就。尤为耀眼的是,他荣获的超过十项专业博士学位,每一项都如同璀璨星辰,映照出他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不懈探索的光芒。他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前瞻性的视野,引领着科技浪潮的翻涌,为科技领域的革新与发展树立了标杆。然而,这位科技领域的巨擘,内心深处却怀揣着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无限热爱与传承的坚定信念。在徐烨院长眼中,中国武术远非简单的身体技艺,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深邃哲学与独特审美观的璀璨结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智慧与力量的桥梁。这份对武术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崇高敬意,让他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为己任,与科研事业并驾齐驱。他常言,武术所蕴含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所亟需的正能量。武术不仅能够强健体魄、磨砺意志,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因此,积极倡导将武术文化融入科研工作的日常,让科研人员在紧张繁忙的科研之余,也能从武术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将武术精神与科研精神巧妙地相融合,提出了“文武并重”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科学家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同样需要武术所赋予的坚韧毅力与强健体魄。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支撑科研工作者深入探索、持续创新的坚实基石。为此,他大力推动科研与体育的融合发展,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武术等体育活动,以增强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在他的引领下,澳门国际科学院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科研人员在追求科技卓越的同时,也不忘强身健体、锤炼意志;他们不仅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开拓创新,更在文化传承与自我修养上不断追求卓越。这种将武术精神与科研精神相融合的文化氛围,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更为澳门国际科学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中国武术的修炼与实践,实应跨越职业与身份的樊篱,化作全民共享的璀璨文化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广泛的社会影响,早已跨越界限,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回溯华夏五千年的辉煌篇章,武术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技艺,更是治国理政智慧的象征。历朝历代,无数帝王将相以武术之精湛,不仅引领国家繁荣昌盛,更以武勇捍卫疆土,展现国家尊严。从唐太宗李世民以武勇开创贞观之治,到宋太祖赵匡胤以太祖长拳奠定大宋基业;从明成祖朱棣文武双全缔造永乐盛世,到清康熙、乾隆二帝虽处盛世而不忘尚武精神,其武术造诣与治国理念相得益彰,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步入近现代,中国武术的尚武精神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愈发熠熠生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个个都是尚武之人特别是周恩来先生,拜师韩慕侠,系统地学习中国武术,堪称高手中的高手。当代的中国人都应以他们为楷模,崇尚中国武术,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尚武之人,少年时代就在北京的什刹海体校习武。徐烨院长,以其对中国武术的深刻理解独到见解和自我潜修中国武术的心得体会,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朋友,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引领澳门国际科学院全体员工学习鹤椿桩这一传统武术功法,不仅促进了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在澳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展现出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传承不息。这一举措,无疑是对武术文化当代价值的深刻诠释与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