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 09: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戎章榕



山水江城别样美

——生态闽侯掠影

 

戎章榕

 

 

初冬走进闽侯,即被山之青黛、水之碧绿、城之靓丽而感染。当我将随手拍的江景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上,旋即招来点赞:“生态平衡,环境优美!”

  闽侯三日,让我充分感受良好的生态带给的清新和惬意!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无不自豪地告知,闽侯县今年10月刚刚摘得了国家级生态县的金字招牌。

微信图片_20240908120114.jpg

闽侯获评“国家级生态县”

  进入这批国家级生态县,福建省有12个市县区,之前,福建已有三批17个县区列入,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可以说,是一个个生态县域支撑着福建生态成为全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沿着滨江生态园漫步,行至闽侯大桥下,桥头赫然矗立一块宣传牌,抬头一望,“生态闽侯,山水江城”8个大字将闽侯地域特色、生态特点悉数突显了出来,将闽侯生态的“别样美”也概括了出来。

 

山:构筑绿色屏障

 

  闽侯多山,多为钟灵毓秀的名山。五峰势如雄虎的五虎山、誉为天然“氧吧”的旗山、牡丹绽放寺院的雪峰山、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石牛山……旗山、五虎山先后入选国家森林公园,其茂林修竹、古道悠悠不难想见。据介绍,考核验收之际,专家一行对人工园林和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并不感兴趣,而是对原生态保留情有独钟。

  鲤鱼溪酒店建在沙洲之上,以湿地、山丘、岛屿等自然园景为主。正是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野生禽类和小动物(山麂、松鼠)在此逗留。据省观鸟协会记录到的就有130余种鸟种,其中不乏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种(白鹇、葛翅鸦鹃、黑翅鸢)以及罕见鸟种(寿带、小杓鹬等)。这些鸟种生存在160余亩原始植被上,一株200余年橄榄树是这片原始树林的突出代表。

  窥斑见豹,闽侯重视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在此前提下,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中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林能力提高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营造林、生态旅游等。当专家组一行走进十八重溪,限于时间,原计划只安排走一小段路程,感受一下。但是,大家都对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致而流连忘返,一再提请再走一段。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林江田海则构成区域生态保护体系。生态要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为此,闽侯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新增造林绿化面积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完成福银高速公路(闽侯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等“四绿”工程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目前,全县林地面积179万亩,完成生态林管护面积8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62%,绿化率86%。由树草撑起绿色的山峦,由山构筑起绿色的屏障,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而且为福州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水:见证绿色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位居首位。水不仅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闽侯多水,除了闽江支流大樟溪、大小目溪、源里溪等密布其间,滋润着闽侯山水田园,此外还有:三叠井的潭与涧、十八重溪的溪与石、养生圣地双龙温泉、波光潋滟的金水湖……闽侯人亦亲水,开辟滨江的生态绿道、青口中央公园、南港“水岸林居”温泉旅游度假区……

  重点考察原生态可以是专家的偏爱,但国家生态县验收标准却有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环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发展问题。在发展仍然是当今第一要务的情形下,怎样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来,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结果,闽侯位居全省“十强县”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闽江干流(闽侯段)水质达标率达100%,定期对辖区内水域水质进行检测有时还达到二类标准。“问渠那得清如许”,水质好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万元GDP能耗降至0.3659吨标准煤,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达标天数达95.6%,公众环境满意率达95.38%。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38%,工业固废处理率100%。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闽侯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时,提出“低碳、清洁、美丽、宜居、和谐”的“五大体系”,将“低碳”列为首位,也就是将发展放在首位。

  青口镇是汽车工业重镇。考核验收时,在青口镇安排了两个考察点。一个是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一个是青口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前者是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优化我省投资环境做出了贡献;后者系闽侯县第一家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汽车城工业废水。东南汽车经过20年发展,达到了如今年产汽车20万辆的能力,平均每2分半钟一辆整车下线。如此大的生产量需要环境的承载量,污水处理厂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见证了绿色发展。闽侯县在已有10个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在建还有两个,基础设施名列全省县域前茅。不在数量,而在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社会共识。

 

江:宜居首选滨江

 

  闽侯因水而生,因山而灵。“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着力山水,也就是做好闽侯宜居宜业的大文章。

  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穿城而过。闽江在闽侯境内干流长达78.7公里,加上支流,闽江在闽侯有100多公里。若是算上荆溪、淘江等河流,闽侯就有“三江五岸”。

  一座城市,拥有一条江河的比比皆是,而一个县域拥有“三江五岸”则凤毛麟角。珍惜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做足做美水光天色,提升宜居品质。“三江五岸”既要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环境,又要开敞诱人养眼的水景观;既展示了“活水闽侯”,又显示了“江湖与城市共呼吸”。

  商人的嗅觉是灵敏的,抢滩闽侯的滨江,可满足人们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的向往。当江景房一字排开,闽江1号、海峡传媒港、阳光城领海、世贸御龙湾、正荣润园、博士后龙港城、阳光城西海岸……在开发商中不乏像许荣茂这样的商界大佬,投资闽侯闽江北岸,一定不是着眼当前,而是长远。

  扮靓闽江两岸,将宜居江滨作为首选之地。时至冬令,我徜徉在滨江生态园的步道上,依然能够见到灿烂盛开的黄花波斯菊、金鸡菊、矢车菊和翠芦莉,以及细叶蕚距花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花花草草,实则是经过人工的强化、彩化和美化。设计方是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理念是保护优先、恢复先行,依托闽江沿岸多块湿地以及大量果林、灌木丛等资源优势,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景观风貌,构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休闲生态公园。从而,在一个充满生态野趣的地方,让四季有花,且注重品种的搭配。这是陪同我参观的市政管理处小黄告诉我的。

  据介绍,休闲生态公园设湿地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休闲文化主题区、沙滩休闲运动区四大分区。依据闽江现有地形地貌,保留大量自然状态的沙洲、湖泊、果林,将慢行道穿插中间,让人们漫步其中,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此外,不论是荆溪园的滩涂地芦苇迎风,水草折腰,渔夫行舟;还是塔礁洲园的候鸟咸集,白鹭翩跹,水草相连,都是建立在原有的湿地上。

  湿地是生态文明的典范,是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结合。“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这是古人笔下幽静雅致的湿地风光。如今,漫步湿地公园,不知不觉中再现了古诗的意境。

  让我感慨的是,在建有江滨生态公园时,同样贯穿了“回归自然、走向自然”原生态保护的理念。选择和配置贴近自然湿地原生态的树种和植被,从而使绿道景观工程有别于福州其他江滨公园,既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又不失湿地公园的功能。两全其美,美美与共。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节省开支,北岸江滨生态园总面积约1725亩,只花费了4500万元。

 

城:融入才能做大

 

  绿化山、清洁水、扮靓江,最后的落脚点是城。民,乃城之本,“城,所以盛民也。”城镇化是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核心理念。

  闽侯有“八闽首邑”之谓也,是因为它位于闽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福州,闽侯县城距离福州市中心仅有15公里,是全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现代化的交通路网又拉近了闽侯与福州的距离,闽侯境内的高速路出口有:福州西(上街)、祥谦、兰圃、洋里、白沙、龙台山(荆溪)、福州北、竹岐、鸿尾、大湖共10个。全县有7个乡镇与市区接壤或隔江相望,有洪塘、橘园洲、浦上、湾边、螺洲、乌龙江等6座大桥与福州相连。将闽侯定位“江城”是特色的彰显,更是未来的指向。

  闽侯2015年城镇化率52.5%,比2010年提升7.5个百分点。但是,长期以来,闽侯县城关位于甘蔗镇内,一直处于“大县小城”的状况。不要说闽侯人纷纷都到福州买房子,即便机关干部开车往返上下班的也不在少数。城关人气不足,这是闽侯县城镇化的一个软肋。为此,在闽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以城乡一体为导向,着力构建“中心大县城、特色小城镇、美丽新农村”的格局,明确打造三大城市组团的目标:中心大县城(含甘蔗、竹岐、荆溪)、青口小城市(含青口、祥谦、尚干)、上街科技城(含上街、南屿、南通)。

  显然,闽侯县是依托毗邻福州的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三大组团是从融入做起,只有融入才能做大,只有融入才能双赢。

  但靠什么融入?靠脉脉涌动的闽江与福州相连,靠便捷的路网与福州相连……如果转换思路,回应老百姓对绿色发展越来越高的呼声,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用生态与福州相连,仅仅靠一条号称3号绿道将闽侯与福州相连是不够的,仅仅靠一块国家级生态县牌子也是不够的。要不断提升美丽闽侯的“颜值”和“气质”,与其做大城市,不如营造宜居,抓住森林和水体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中的这两大环节。形成生态完整性和连通性,促进林城一体、林水相依;将依托山脉、林地、水系等要素,组合、串联和扩大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在生态环境上甚至优越于福州,权作福州的卫星城。这样,不仅主动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而且更多地吸引福州居住人口的转移,闽侯的明天才会更精彩,闽侯的城镇化才更值得期待。

  如果说福州城市建设将围绕山水做文章,构筑“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的山水宜居城市新格局。那么,闽侯县在编制城镇规划上也殊途同归,注重优化土地利用,预留空间,特别突出内河水网、公园绿地、沿江景观等规划设计,形成一个个“山环城、林漫城、水绕城”的新城、新镇、新村。

  昙石越千古,山江润侯官。几千年前,福建海洋文明的大门从这里缓缓开启。从远古的蓝色海洋到今日的山水江城,闽侯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如今因国家级生态县的命名,又将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梦想延续,并将致力成为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范本。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本文稍有删节;图片来源于“生态闽侯”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