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00: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炳根



白茶行天下

 

王炳根

 

 

吾爱茶,中六大茶类绿茶红、青茶、白茶、黑、黄茶,无一例外。纵然是味同梅干菜的黄茶,也时有饮之。吾之收纳天下各类茶的大瓦缸上,曾用毛笔涂鸦八字:茶无上品,适口为佳。其实老夫也知道,茶还是有上品的,只是表示对它们一视同仁的恭敬,“适口为佳”是实话,适合你口味、口感的茶, 均为好茶。最先喝的是绿茶,时间可以推至童年,在开始喝茶生涯后,则以青茶为主,以喜爱先后为序,则是铁观音、岩茶,与此同时爱的有正山小种红茶,黑茶中的普洱,有一块与老夫同龄的茶砖,从广东韶关别传寺方丈手上辗转而来,已经喝了近三十年,还剩半砖,不是不爱喝,而是舍不得喝,只有珍贵的茶人来了,才以青虹茶刀徐徐剔下小5克,细心投入专用紫砂壶里,一喝大半天。

图片.png9.png

东源茶谷(余明传  摄)

唯有白茶,吾爱晚矣。有一小友,在茶界却有名气,开始做了一个偌大的茶空间,专做岩茶,后开了一家茶铺,做起白茶的专卖,这让我大为失落,她送老夫的银针大茶饼,各种精美包装的白茶牡丹,适合旅行的小方片,还有一大袋的贡眉散茶,一概没有入吾之法眼,置于阁楼成了“待字闺中”。转机是疫情三年,既不外出喝茶,也少有请人喝茶,天天在院子里用炭火煮茶,一壶两杯,与老妻对饮。这一下,楼上的老白茶寿眉率先出阁,抓起一把,投入泥炉,加上老陈皮,佐以藏红花,这一煮一喝便是三年,其他茶便都暂时退避三舍了。白茶呀白茶,吾爱晚矣,疏君久矣,实在不应该、不应该,你竟然是这么醇、这么香、这么沁人心脾,令老夫不能自拔。也许是老白茶的神力,三年下来,七十的老夫竟然未感染新冠,笑言,“近‘白’而远‘阳’矣”。

可见,吾与白茶结缘的时间不长,而这些年恰是政和白茶腾飞期。1990年前后,政和仅白毫银针年产销已达5万千克,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政和白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次年,政和县被国家林业部门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夜色中,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丰,在手电的光柱与风趣的话语中, 带我们走进了隆合茶业庄园的山门。这是一列依山而建、坐落有致的徽式山房,杨丰用强光电筒照了照白色山墙上的四个字“知行合”,笑言,这是王阳明为“隆合”定下的宗旨。

茶与做茶之人,有时就似生活在云里雾里。杨丰称吾等一众采风的作家为“各位神仙”,其实他才是神仙,非神非仙如何能创如此茶的业绩?隆合茶业自1993年创立以来,仅用十几年时间,便成为茶叶产销、教学、科研、文化旅游、生态观光的综合性企业。旗下拥有现代化加工工厂3座,尤有专用于白茶萎凋的廊桥,高山生态茶园、国家有机茶园、省级品牌保护园计有千余亩,荣获中国白茶十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并且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丰富的史料,著书立说。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杨丰编著《政和白茶》,已印至二版三刷。

夜色中行走在隆合茶业的山道上,扑鼻而来的都是茶香、花香,更有书香。隆合茶书院里,令我惊讶的是,顶天立地的豪华书柜中,收藏着大量的文学与文献类的书籍,这里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小说、散文,且都为精装本,在厚重而豪华的书柜中, 显得高贵而气派;文献类的书中,有大量的地方志——县志与市志,如《双流县志》《永安市志》《泉州府志》等,这使我想起了美国哈佛大学那座燕京图书馆,巨大宽敞的藏书库中,收藏着中国上千个县的地方志。这个藏于闽北大山中的一家茶企,竟有如此的胸怀!在大量的珍贵文献史料中,我看到了政和白茶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的轨迹。

图片.png10.png


             图片.png11.png

    澄源石仔岭茶园(郑和兴  摄) 

政和县的茶叶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当时县名为“关隶”,包括关隶县在内的建州一带是著名的北苑贡茶的主产区, 茶叶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还成就了政和几百年来“因茶改名第一县”的荣耀。宋代茶书记载,北苑贡茶相继有“贡新銙”“试新銙”“白茶”“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等40余种品目,其中的“白茶”和“龙团胜雪”须惊蛰前采制,十日内完工,以快马于仲春时节运抵东京,是以号曰“头
《大观茶论》里,宋徽宗赵估把“白茶” 列为贡茶中的第一佳品。根据史料记载, 当时的北苑有38个官焙,1336个私焙,政和五年(1115),徽宗皇帝品饮了关隶县进贡的茶叶后龙颜大悦,将年号“政和” 赐作县名,改“关隶县”为“政和县”, 并将建安县(今建瓯市)东北部的东平里、高宅里、长城里、东衢里、感化里并入政和县,这五里均设官焙制作北苑贡茶。

在一些关于政和白茶的书籍与文章中,均对因茶而赐县名进行了自豪的表述,隆合茶书院中的《政和县志》中便有记载,而在政和民间更是广为流传。四平戏《御赐县名》进行了戏剧化夸张,十分有趣。当“宋徽宗”喝过那款白茶后,连连喝彩:“好茶!好茶!”台上的众爱卿齐声随和,“宋徽”唱道:“白茸茸,如出水芙蓉微微伸张,娇滴滴,似美人出浴羞羞答答,汤色清清微带杏黄,香气悠悠羞煞兰香,”以诗意的唱词赞美还不够, 他随后又以短句道白简慨之:“叶匀,状若针,玲珑娇媚,剔透晶莹,果真是天下珍品,世间难觅啊”,又连连喝彩:“好茶,好茶!”在再次赞叹一番后,下令要给这个县的县令牛三九“大大奖赏”。虽然这是个戏剧化的演绎,但赐以县名却是史实,而《大观茶论》三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论之,“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遂将白茶列为第一。所以,虽是戏剧化的赞美,却也有根有据的。 

图片.png12.png

中国白茶城(余明传  摄)

政和敬重白茶历史,更看重对白茶传统的传承,并且从历史中寻找当今企业的高度,致力于将白茶与白茶文化推向当今市场,推向全中国、全世界。云根书院也是从宋代走来,正是宋徽宗十年(1120,比因茶赐县名晚5年),由朱熹之父朱松创立。朱氏三代人在此讲学布道,不仅在政和、在闽北,甚至在华夏大地都产生过影响。以云根茶业对望云根书院,自然便将自己的高度提升了,这个提升,是要与云根书院对理学日积月累、孜孜以求的精神相对应。云根白茶不枉“云根”二字的相助,三万亩的高山白茶园,还有百余处的高山荒野茶园,不仅是看重高山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注重白茶的“高山”品质。这后一个“高山”, 既是质量的高度,更是信誉的高度。他们喊出的口号是:白茶选高山,高山选云根。凭着这种对“云根精神”的执着、“高山品质”的追求,每年超百吨的白茶,源源不断地输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域外的亚非欧美。“云根”要从高山之上,开辟出一条通向八方的白茶之道。

在杨源山涧之巅的东源阁,吹着夏日的凉风,喝着瑞和生产的老白茶,望着起伏于山间的茶园,乡党委书记吴江平告诉老夫:标准的生态茶园,要求“头戴帽,脚穿靴,腰绑带”,余接言:眼前即是也。头戴帽,即白云朵朵;脚穿靴,可理解为丰茂的植被吧;腰带是什么?大概就是林带环绕的意思。吴书记赞成余之解释,于是再上好茶——荒野老白。老夫曾进到瑞和制茶场,捧了一大把正在萎凋的白茶牡丹,青香沁人,不忍放下。老板是个言讷之人,坐下来喝的竟是已泡过几冲的政和红茶。余无心饮茶,遂站起来看那货架上的成品茶,发现瑞和白牡丹竟是片仔癀的系列白茶。这个销售模式,无异跳上了一艘商业航母,用中华老字号、一粒难求的片仔癀作为销售平台,真不知道要航行到哪里去了?怪不得瑞和最近投资了2.1亿元,占地95.26亩,要建造82563平方米的白茶庄园,这也许就是政和白茶与片仔癀强强联手的底气。

当今六大茶类,饮者各有所爱,多少年来,白茶曾经无足轻重,在岩茶、普洱茶的重金、重口味的冲击下,反而坚强起来,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十年如何犀牛角”的民间传言中,极度保持原汁原味,在储存过程又能悄然实现转化,生命必然越来越旺盛。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