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态 之 旅
——福建明良集团公司发展的故事
李龙年
从贩笋到办厂的跨越发展之路
二三十年前,建瓯的笋满山满街都是。至于公路旁,更是堆得山峰一般,颤巍巍的。丰收之年笋就更多啦,多得令人发愁:价格低不说,还没有多少人要;自家能够吃多少啊?
但是,外地,尤其是上海、江浙一带,笋可是好东西。其实,中国古代就已经是这样的了。彼时冬笋价格昂贵,口福难得。李商隐有诗言:“嫩箨含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黄庭坚笔下的京城竹笋,更是“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就是到了1940年,弘一大师还曾给一位居士写信,表示当时一些食物昂贵奢侈,不宜享用;其中一样,赫然就是冬笋呢。
生活在闽北大山深处的黄火元,虽然不熟知这些人文、知识,但是他却从种种渠道获悉:自己的家乡,那堆得像山一样的笋,如果运到上海和北方,会大受欢迎,不但可以让这些家乡极其平凡的东西物尽其用,而且还可以挣到钱。
于是黄火元干上了销售笋的行当:自己出资收购十里八乡的笋,运到外地,视价而售。这个行当果然有意思,不要再到土里刨食,风里来雨里去,也不会再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了。
后来黄火元更是乐开了怀:何止是上海和北方的中国人喜欢笋啊,连日本人都喜欢呢!黄火元在生意场上认识的朋友多了,信息量也更丰富了,他脑子灵活,更讲究诚信。他做生意保证质量,保证按时供货。自己再吃苦,也要按时把笋运到目的地,确保新鲜无损。因此,不但国内客户越来越多,而且还有朋友介绍了日本客商,而日本客商也会滚雪球一样地口口相传,慕名而来找他的日本商人也越来越多。
一次,一位日本客商想看看黄火元的笋加工厂。黄火元把客商带到长期为自己供货的笋加工厂。客商一看,这不是你自己的厂啊?!生意做得这么大,怎么不自己办厂呢?就是这么一句话,黄火元听进去了:真的应该自己办厂!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来,他居然打造出了日后中国笋业的一艘巨轮——福建明良集团有限公司,而且在业内赫赫有名。别的且不说,只要一张名片,你就知道明良公司如今在中国笋业的位置和分量:明良公司,中国竹业行业协会笋分会理事长单位。
而今天的建瓯,早已是名满天下的“中国竹子之乡”:毛竹林面积、立株数和鲜笋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水煮笋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建瓯正全力打造“中国笋竹城”。明良公司,也成为闽北最大的加工生产竹笋、食用菌、蔬菜等系列绿色食品的出口企业之一,成为建瓯竹产业,中国笋业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公司被确认为农业部“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科技部“国家级星火项目”承担单位、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产品获得国内笋业唯一的“国家免检产品”认定,以及“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并且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国内更是畅销于北京、上海等28个省市。
豁出一切勇闯市场的创业之路
1995年,黄火元带领着家人,在建瓯市区创办了加工竹笋的建瓯明大食品有限公司。他的目标是:不做则罢,做,就要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来做,要“建设一流的企业,生产一流的产品”。合作多年的日本朋友佐藤先生听了黄火元的思路,连连夸道:“有眼光!就是要这样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黄火元全身心扑在事业上。跟着他创业的刘保生亲眼看到黄火元成天没日没夜地工作,整天不是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办事,就是与请来的技术人员交谈、学习,或是听取技术人员介绍设备情况。刘保生想:像这样子干,公司不成功才叫怪呢!
而黄火元斩钉截铁地告诉公司的全体成员:我们就是要用最新最好的设备,来生产最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和更多的认可!为了引进先进的设备,黄火元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花重金采购回来了崭新的先进设备,招进了一批年轻的员工;请来了专业人员培训新工人。而黄火元成天不是泡在厂房里,研究设备,向专业人员请教,并且指导新员工,就是蹲在车间里琢磨设备说明书,思考分析生产一流产品的各个环节。
从学校一毕业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的几个儿子,都成为黄火元的得力帮手,成为企业管理内行,说起企业,个个在行。
意外的情况突然出现: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公司的工地,说:工厂征地虽然已经批准了,但是缺少一道手续,要缴纳一大笔罚款,才能使用这块土地。黄火元此时正在北方考察市场,留在公司里是黄良富、黄良飞和黄良华。作为长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良富非常沉稳地与来人交谈:这道手续当初并没有谁告诉我们必须办的啊,现在真的拿不出这么大的一笔钱,希望变通处理。得到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几乎隔三差五,这个部门的同志都会就这件事驱车来到公司,这使黄良富他们感到困扰和烦恼,却无处诉求。
一天,建瓯市政府办的同志打电话到公司,说明天有南平市的领导到公司来看看。性格急躁的黄良飞一听就毛了:什么?建瓯管我们就够难受了,南平凭啥也来管我们?!他大声说:公司老总出差不在家,别来了!当晚,有朋友打电话告诉黄良飞:这回是领导关心企业的发展呢!第二天,领导来了,黄良飞对着微笑的客人大吐苦水,直发牢骚。领导非常认真地听了,最后握紧黄良飞的手说:好好干!相信政府吧!
让黄良飞们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建瓯有关部门通知公司:土地的事,变通处理,只要缴纳不大的一笔款就可以了。很快,崭新的厂房屹立在市郊的五里街原野上,设备陆续到货安装调试完成,人员培训完成,一切按照规划进行。三月,暖意拂面,预定日期的那一天,按下电闸,所有的设备歌唱起来,流水线上,笋产品哗啦啦地流泻而下,像春潮一样滚滚而去……经过严格检验,产品全部合格,并且质量优良。
佐腾打来电话祝贺,并且当即订了一大批货。其他的订货电话也陆续打了进来。疲惫的黄火元笑了,几个儿子也笑了,累了许久许久的刘保生和员工们也都笑了。
市场路上,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清水笋由于整个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价格持续滑落,因为亏损,许多小企业纷纷停产。而大明公司和几家规模经营的笋加工企业,因为产品质量、市场占有量、成本管理等诸多因素,并未受到大的影响。但是,这件事却给了大明公司管理层们深刻的启迪:闯荡市场,质量与管理,永远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
因此,每年,黄火元和良富、良飞、良华都要主动分头到全国各地做市场调研。超市、酒店、餐馆,都是他们考察的场所。一次,在北京的一个大型超市里,一位大妈看着包装袋里黄色的笋,嘴里絮絮叨叨:“这笋咋就这么黄嘿?白亮亮的那多好看啊!”黄良富闻声微笑着向大妈解释:“大妈啊,这样的笋,才是原生态的嘿!没有加色素,没有添加剂,是绿色食品啊!”大妈瞧瞧黄良富,见他一脸真诚,又说:“是吗?你咋这么清楚嘿?”黄良富笑了:“大妈,我就是学习这个的,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啊!”而在一家餐馆吃饭时,细心的黄良飞看到笋尖炒腊肉价格特别高,点这道菜的人也特别多。于是,此后他们的产品就更加细化、多样化了,一根笋,分成笋尖、笋片、笋头、笋段等等若干部分,价格不一,把一根笋的价值做到了最大化。
笋价值的最大化,获益最大的,当然属笋农。多年来,公司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除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基地外,还实行和推广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的服务,同意农户使用公司的品牌,统一进行国际市场认证。公司先后在建瓯所有的乡镇建立了笋、蔬菜基地25万亩,带动农户4万多户,惠及20余万人口,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视质量、科技和企业文化的管理之路
狠抓质量管理,始终是公司的第一要务。总经理黄良富亲自深入生产的各个环节,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推行了“首查制”,做到了生产工艺的每一个流程都有确保质量的监控点,并且可以做到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能一直追踪到发生问题的具体环节。不久,一家日本企业前来考察大明公司,看到规范化管理,整洁的生产环节,朝气勃勃的员工精神风貌,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的程度,主动要求与大明合作。经过谈判,大明公司成为闽北食品业中第一家中日合资的企业。一位省领导来到大明公司视察,看到这么一家民营企业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公司里居然还活跃着一群日本专家的身影,不禁大为赞叹,连声夸了三个“有”:有眼光!有气魄!有前景!
随着市场的发展,从1998年起,大明公司又陆续创办成立了福建明良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良好兴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华大食品有限公司和武夷明兴食品有限公司。后来,这些公司组成了明良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另外几家公司不是合资企业,但管理与大明公司一样,做到企业规范化管理,而且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并且形成了明良集团特有的企业文化。
首先是重视人才,关心员工。明良集团先后陆续招聘了一批大学生,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起了集团的技术队伍。集团下属各公司,员工福利均由集团统一安排考虑。譬如建瓯的集团本部,员工从市区到公司上班,路途较远。公司客车每天接送员;每家公司(厂),统一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午餐。现任公司产品质量监管员的潘生理,几年前从大连水产学院一毕业就来到明良工作,对于企业的了解和情感都非常深切。喜欢明良的创新精神和企业的朝气,喜欢这里温馨的人文气息。一次,远方的大学同学来公司看望他,小潘请同学在餐厅就餐,那天中午,在小潘眼里与平常一样的松鼠鱼、大盘花菜炒草菇笋片、腊肉蒜薹莴笋,建瓯的名地方特色菜“纳底”,却让同学吃得赞不绝口:你们这伙食真好!厨师烹饪水平一流!
小潘感觉特别深切的,还有公司的文化体育活动——公司工会经常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而每年一度的迎新年晚会,最让大家开心的,不仅是家宴般温馨而丰盛的酒会,还有会餐后的联欢晚会,全都是员工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说的唱的几乎都是身边的事,特别亲切。
其次是运用科技,全力打造明良的优质品牌。长期以来,各地笋加工企业都采用“发酵产酸”、“高温杀菌”的工艺,再加上使用食品添加剂来延长保质期。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产品口感减弱,营养成分受到影响的不足。尤其笋因为保鲜而产生的酸味,更是一个缺陷。明良人给自己出了一个大题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努力生产开发出没有酸味,又不含化学添加剂的竹笋、蔬菜新产品!
2002年,公司成立了“速冻无酸竹笋、蔬菜系列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组,黄火元亲自担任组长,黄良富带领项目组和公司技术部研发人员全力参与,项目组聘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以及日本长山株式会社的专家作技术指导。这个项目系竹笋、蔬菜深加工项目,国内首创,采用日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速冻生产线和真空包装生产线,改变传统的加工方法,推行新工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产品保持竹笋原汁原味,营养成分不变,符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求,既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又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实行小包装,既可供家庭消费,又方便旅游者选用。而且,生产线还可以利用竹笋下脚料提取竹笋膳食纤维,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使竹笋的原料利用率提高到100。
这个项目被福建省科技厅列为科技创新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明良”牌竹笋蔬菜系列产品也荣获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如“福建省名牌产品”等。“明良”牌产品质量好,达到日本jas(农林水产有机食品标准)的认证,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许多日本人尤其喜欢“明良”牌产品透明的的软包装,产品成色、形态质地一目了然,颇为诱惑人,他们称之为可以欣赏的“美食之色”,具有美学价值!
此外,公司还陆续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卫生安全体系认证和日本农林水产省有机食品(jas)认证,以及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证,拿到了通往市场“国际通行证”,使产品更加畅销。
产品的质量,也构成了明良的企业文化有机组成部分。
不久,明良产销规模很快突破亿元,创汇也成倍增长。
再上台阶,面向世界的明良之路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作为公司创业者的黄火元和现在主持公司大业的老总黄良富,感到了一种特别的紧迫。虽然,明良的产品不仅进入日本,并且还在日本设置了明良自己的生产线;同时,产品还进入的欧美市场等。但是,他们却感到越来越紧迫的竞争性。
他们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日本建立“绿色堡垒”,设置障碍,阻碍中国竹笋进入日本市场。而日本市场当时是中国笋产品的最大市场,占了绝大的比重。一时间,中国许多地方的笋农遭受很大的损失,许多笋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工厂或停产或减产。而且,他们多次到日本以及欧洲市场深入考察,他们看到与国外食品行业比较,国内的笋竹加工企业规模小,有些产品还不能达到环保的要求,而且原料利用率低,加工成本偏高。虽然明良粗具规模,长期着眼于绿色食品,但在创新能力等方面,面对未来的国际市场严峻的竞争,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他们充满危机感。
几年来,公司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老朋友。他们看好明良的管理、文化、产品质量,看好明良人的文化品格。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推动了明良的不断前行。譬如,早期的明良产品质量虽然一流,但是产品单一,主打的就是清水笋。一次,与明良合作多年的俄罗斯商人亚历山大,在电话中告诉良飞:你们能不能除了清水笋罐头,同时再生产其他笋类产品呢?这样,产品丰富了,我们的客户选择的空间也就大了。于是,水煮笋丁、笋扇形切、细笋、马蹄笋、麻笋丝等一大批系列产品陆续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令客户们眼花缭乱,心花怒放。
又一次,在东京,日本朋友太三郎说:你们的笋很受欢迎,许多家庭主妇专门到摆放你们的笋的柜台前来,指明要你们的笋;但是,你们可以不可以生产一些你们自己的小菜,让他们在你们的柜台前多停留一些时间,除了笋,还有更多的明良食品供他们挑选呢?
于是,“加味豆芽”、“加味混合菇”、“加味高菜”以及平菇、榨菜、莲藕、锥栗、红萝卜、里芋、木耳……众多的袋装熟凉菜、小菜、食品等明良产品成为东京、大阪以及日本各地市场上家庭主妇们采购的新宠。
几年来,明良开发的软包装食用菌、名特优水煮野菜等一系列新产品,都受到了海内外市场的青睐。
国内市场,明良的品牌长期以来受到消费者们的认可。一次,当地媒体报道:南京一家水煮笋制品经营部的总经理吴守文透露,“明良”牌的水煮笋在南京特别好卖,而且每罐价格比其他产地的多卖2元钱。
由于市场的推动,作为建瓯水煮笋生产企业的重型舰只的明良公司,也早已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初步形成了品种系列化、规格多样化的格局。
但是,他们非常清醒地看到:在整个世界的食品产业中,明良的潜力空间还很大!
2002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静了下来,元宵节的龙灯还热乎着,在明良公司的会议室里已经充满了思考与激烈争论的气氛。这是公司新的一年年度发展规划会。
会上,黄火元和黄良富率先发言,他们分别指出:面对世界,明良需要重新给自己定位,需要瞄准本土的资源和优势,需要注视世界大市场,需要重视采用先进生产标准,需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这些,大家都赞成。
但是,当他们把这些想法具体地落实到明良当下急需做的具体工作时,大的分歧仍然产生了。黄火元和黄良富提议,明良应该办一座新工厂,一座大型冷冻厂,主要是冷冻笋、蔬菜和果品等。譬如冬笋,或者是春笋,采用新技术一分钟即可完成速冻,保持了鲜笋的甘甜口感,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出售,而价格则是时令的若干倍。蔬菜、果品亦然。这样,明良的产品就是进一步面向整个世界,面向整个市场,竞争性更强,优势更加凸显。明良的产品更加丰富,更具竞争性,市场将成倍扩大,产销也将成几何级数增长。
这个前景非常美妙!让大家都心动了。然而具体分析,许多人就不同意了:这要几千万的投资啊!相当于投资一个新的明良!有的表示:仗呢,要一场一场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急不得;有的说,风险太大了,还是立足于现有的设备,逐步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逐步提高。总之,许多同志主张稳扎稳打,宜稳妥不宜冒进。声音最大的就是年纪最轻的黄良飞和黄良华,这两位公司副总非常激动:我们现在呢,企业影响力有了,市场也有了,积累也有了,好好地过日子不行么?!
黄火元和黄良富听够了大家的意见,他们分别又作了发言。他们说:资金呢,可以分期贷款,分期投入;现有的工厂可以抵押;另外,几家银行也支持明良再上台阶。而且,一位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详细听过黄火元和黄良富的想法,非常赞成,并且从具体操作上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另外,从市场上来看,闽北的笋产量巨大,每年加工的比重并不大;作为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闽北的蔬菜、果品众多,立足于此,面向世界,公司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可观。
如此一来,持坚决反对意见的一方,也认可了办新工厂再创业的做法。
几年来黄良富常常考察国际市场,他深知世界越来越小,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现在,他充满信心地说:“如果我们不进行新的创业,我们就会被大市场淘汰,我们就会失业!作为明良人,我们不能仅仅是守业,必须有狼来了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感,如果我们不干,那么,明天就是别人来干了!”
再造一个新明良!明良人充满魄力、充满激情,更充满科学精神,踏上征程!
从2002年开始,征地、分期筹措和投入资金,明良人励精图治,一步步实现着规划中的蓝图。
2010年6月,一座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160亩的“标准化、花园式”的崭新明良公司已经屹立在建瓯工业园区,拥有现代化的厂房,面积达37780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以及库容量4000吨的大型冷藏库和2000吨蓄水池、水沫除尘环保型锅炉等水电气配套设施,这座生产能力达4万吨的现代化工厂,使建瓯笋业在中国笋版图上更加引人瞩目。
9月底,随着新设备轻盈悦耳的吟唱,明良的新工厂试产一举成功!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笋速冻库房,闽北规模第一的笋、蔬菜、水果冷冻厂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明良公司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明良,正以新的勃勃英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建瓯》;图片来源于东南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